前不久,94岁的杨奶奶在家中不慎滑倒,第二天医院诊断为左肩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为尽早恢复自立生活能力,杨奶奶又来到福建省老年医院骨科就诊。
在完成多学科评估及充分术前准备后,骨科引进专家卢照应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决定为杨奶奶施行“左侧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杨奶奶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如何预防滑倒、跌倒?
卢照应表示,跌倒是老人骨折的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在各方面机能衰退后,跌倒风险会不断增高,老人要提升防范意识,尽量避免爬高等不安全动作。
若感觉自己平时走路摇摇晃晃,可能会出现跌倒,可以去骨科评估跌倒风险,让医生找到相关跌倒风险因子后,给出具体的减少跌倒风险的建议。情况明确后,老人就会知道跌倒有时是需要干预的。
“跌倒很多时候并不是注意就能避免,它受很多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比如肌无力、骨质疏松、平衡力丧失、神经系统和眼科的疾病,当然也包括家庭环境因素,比如家具排放是否合理等。”卢照应说。
老年人容易骨折,骨质疏松是一个原因,定期带老人体检,做骨密度检查非常有必要,如果出现骨质疏松,则需要及时调理和治疗。日常生活中,适量的运动以及晒太阳,就是很好的骨质疏松预防手段。
除了阴雨潮湿天气尽量减少出门,回南天气尽量不开窗、不拖地减少地板湿滑外,老人要穿鞋底粗糙、防滑的平底鞋,避免穿拖鞋。在家中设置必要的防滑措施,如洗手间和冲凉房铺设防滑垫,厕所或厅室的墙壁上安装扶手等。
走路时老人应集中注意力,尽量不接打电话或玩手机。建议碎步缓行,步子不宜过大,双脚不要抬离地面太高。走路时身体略向前倾,降低身体重心。走路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视力不好,也会增加跌倒风险,一副合适的眼镜能帮助老年人看东西、看路更清楚。
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加强肢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跌倒后如何科学就医
如果老人跌倒时身体可控,应尽量向前跌比向后跌造成的损害有时会更小些,另外尽量借助上肢保护身体。
发现老人跌倒,观察疼痛部位是否有肿胀、瘀青、关节反折、畸形等异常,以及局部是否有骨头错动的感觉。如果出现这些问题,那很可能就是骨折了。
“有些老人髋部骨折后虽然能站起来,但走路可能会疼,此时也不可疏忽大意,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卢照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