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肥胖是脂肪肝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在我国,不胖的人群中脂肪肝也并不少见。
根据我国最新数据,不胖的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为30.5%,偏瘦的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为21.4%,甚至腰围正常的瘦人中脂肪肝患病率也达17.5%。
这是因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发生中心性肥胖,即内脏脂肪堆积(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cm)。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BMI正常的中国人群中,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50.3%,女性为63.7%。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在BMI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脂肪肝的患病率如此之高。此外,与BMI较高的脂肪肝患者相比,偏瘦的患者患严重肝病的风险更高。
因此,高危人群,包括内脏型肥胖、肌细胞减少症、高果糖和胆固醇摄入以及遗传风险因素(如PNPLA3风险等位基因)的人群,即使他们不胖,也应进行脂肪肝筛查。
目前,临床上,对于脂肪肝患者并无特效药,脂肪肝防治最重要的是基础性治疗,即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多运动。
朱月永建议,改变孩子胖就是富养的观念,少给孩子喝饮料吃零食,减少汉堡、面包、甜点的摄入。减少孩子看手机电视等久坐的时间,多带孩子出门撒欢运动。
如果孩子超重,建议配合血清学和肝瞬时弹性测定检查(能比B超更早发现脂肪肝问题),方便医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饮食、运动指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