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B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盆底肌受损日常如何预防

刘燕平

刘燕平介绍,盆底肌受损会出现这5种症状:

膀胱相关症状: 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尿不尽等;

肠道相关症状:便秘、粪失禁、排便困难等;

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

疼痛:慢性盆腔痛、分娩后会阴/疤痕疼痛、术后疼痛、骨盆带疼痛;

性功能:性生活疼痛、阴道松弛、盆底肌无力/痉挛、盆腔疼痛、外阴疼痛。

对此,王芗斌教授提醒,有以上症状的人群,不仅仅是产后女性,还包括围绝经期女性、男性、儿童等,甚至一些无症状人群,高危人群都应该及时筛查,进行预防训练指导。

王芗斌教授建议,剖腹产后的女性更需要盆底肌修复。“在整个怀孕期间,随着子宫不断增大,盆腔负重越来越大,盆底组织在这种重力的慢性牵拉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造成盆底支持能力的减弱,增加盆底功能受损的风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