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拥有专业的诊疗途径,帮助年轻乳腺癌患者改善和优化生育等康复管理,3月23日,全国第二家,同时也是我省首家年轻乳腺癌门诊落户福建省立医院。可能有人会纳闷,都是乳腺癌,有必要给年轻患者单独开个专病门诊吗?
我国乳腺癌患者
以年轻女性为主
乳腺癌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从乳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来看,我国一直位居世界首位。相比欧美国家,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年轻,门诊时,福建省立医院年轻乳腺癌门诊主任医师叶松青就遇到不少20~30岁的乳腺癌患者。
一组数据就很说明问题:我国每年新增46万的乳腺癌患者中,有10%的患者不到35岁就罹患乳腺癌,低于40岁的患者每年接近5万人。
前段时间,我国首部《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发布,旨在规范和优化中国年轻乳腺癌的诊疗。
在《共识》中,大多数专家投票将40岁以下作为年轻乳腺癌的年龄界定。而作为《共识》的牵头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刘强指出,40岁以下的患者往往比年老乳腺癌患者更高危。
年轻患者
还有保存生育力的迫切需求
对于很多年轻患者来说,当把“保命”的初步目标实现之后,生育就成了她们最迫切的需求。
叶松青指出,有很多年轻乳腺癌患者,在患癌前还未生育,或只生育了一胎。随着国家生育政策放开,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需求实际非常大,但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诊疗方式上,很多基层医院依然参照着“老”套路。
举个例子,化疗是对患者生育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其中某些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如果患者还有潜在的生育需求,化疗时,就要尽量避免选择这些药物。
30岁的刘女士(化姓)就是一名受益者。新婚不久,刘女士就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癌。手术前,刘女士向叶松青透露了自己强烈的生育欲望。通过评估,叶松青调整了刘女士的术后化疗用药方案。在两年内分泌治疗后,刘女士暂停治疗,生下了一个健康宝宝。
优化诊疗流程
制定综合治疗策略
门诊中,叶松青就遇到不少20多岁的年轻女性,在乳腺癌术后多年,因为恋爱结婚的需要,重新有了乳房再造的需求。
“这意味着年轻患者需要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叶松青说。
为此,专科门诊优化诊疗流程,帮助需要的患者联系乳腺内外科、妇产、整形、放疗、病理科、心理等的相关医生,提供遗传咨询、生育需求、保乳和整形再造手术等指导,通过综合治疗策略,改善患者体验。
“希望通过开设年轻乳腺癌专科门诊,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年轻乳腺癌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叶松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