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手术中,麻醉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多数人认为麻醉就是在患者推到手术室后打一针,把患者“麻倒”,剩下的就是手术医生的事了。
福州爱尔眼科医院麻醉科主任柯慧华,长期奋战在“麻醉”一线,真正体会到麻醉远不是简单地“打一针”。日前,她也被任命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麻醉学组委员。
麻醉远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
“手术的麻醉过程堪比操作一架飞机,术前、术中、术后对应着飞机起飞、飞行、降落三个阶段,需要医生不断转换状态。”柯慧华作了形象的比喻。
在术前访视中,麻醉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不放过影响患者安全的蛛丝马迹,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并据此制定麻醉计划;手术中,就更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意外,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要负责让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地离开手术室,并进行术后随访。
因此,在医学界有句行话叫: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很多一线麻醉医生常用“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这句话来警示自己,柯慧华也不例外。
在手术中,打麻药,仅是麻醉医生工作的第一步。柯慧华坦言,在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处理中,麻醉医生更起着关键作用。
前不久,一名正在进行镇静下局麻监护斜视手术的患者,出现了突发状况,柯慧华快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仪上“滴——滴”的心率声以及闪烁的红色报警标志提示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并出现了偶发早搏,再加上患者嘴里一直说着“胸闷、憋得慌”。一瞬间,柯慧华立刻意识到那是出现了眼科手术特有的一个风险——眼心反射,尤其在斜视手术中,最容易出现。她当即通知手术医生共同采取一系列措施,顺利解除危机。
“到福州爱尔后,对眼科手术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术中突发状况的处理也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得心应手。”柯慧华说,这是成为专科麻醉医生的显著优势,她将不断钻研麻醉技艺,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
“一睡一醒”当中,就是属于麻醉医生的守护时刻
麻醉医生的服务对象小至刚出生几天、长至百岁高龄。在为患者实施麻醉时,柯慧华十分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通过细节来温暖和抚慰患者紧张的情绪。
每次遇到儿童做眼科手术时,她都特别心疼。“手术室会让人感到恐惧、不安,更何况是小孩,所以我会尽可能不让孩子哭泣,找到身边能充当‘玩具’的工具,逗他们开心。”
麻醉时,为保证小儿患者呼吸道通畅,柯慧华会给患儿放置喉罩进行通气,同时,手术期间加倍凝神专注。从等候区到手术间,再到患儿苏醒后进入麻醉恢复室,她的身影一直都在。“手术麻醉患者睡前的最后一眼和醒来的第一眼都是麻醉医生,在这‘一睡一醒’当中,就是属于我们的守护时刻。”
为了守护病人的安全,柯慧华坚持“全时在线”。“让手术舒适化,患者醒过来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就能带给我极大的成就感。”(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