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儿童平均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以维持身体、精神、认知健康。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提示,对于青少年来说,每天2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足以维持最佳的心肺适能,而中等强度运动不能。
研究者指出,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81%的青少年并不能达到世卫组织推荐的最低运动量。可能每天1小时太长了,这需要每天都投入时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难以坚持下去,而每天20分钟可能易于每天安排。
另外,由于仅参加中等强度运动即可满足中高强度运动指南,而中等强度运动并没有明显的独立益处,因此建议未来的指南仅关注高强度运动,以简化有关运动强度的公共卫生信息传递。
同时发表的述评指出,该研究对于儿科医生有两个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通过较短时间的运动就能达到最佳的心肺适能;其次,根据目前的中高强度运动建议,单纯中等强度运动可能并不足以改善青少年的心肺适能。
如果短时间的运动即有最佳的心肺获益,那么临床医生为青少年提供运动咨询就没那么难了。
临床医生要告知患者高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开始出汗、脸变红、感到气短、不能说话。这些感觉可能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不舒服的,要告知他们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述评专家表示,只要运动,总比不运动好。从成人数据来看,帮助最爱久坐不动、身体最不健康的人活动起来,即便尚未达到当前指南推荐的量,可能也会有最大的获益。
该研究纳入339名13~14岁的青少年,通过佩戴腕表式加速度计和20米折返跑来评估运动量和心肺适能。
研究者发现,高强度运动量越大,心肺适能越好,当每天高强度运动达到20分钟时,心肺适能就达到最佳状态了,此时增加运动量没有额外益处。
平均每天高强度运动为14分钟的青少年,心肺适能处于中位数水平。
与高强度运动处于最低四分位者相比,高强度运动处于最高四分位者的心肺适能评分高1.03。
然而,中等强度、轻度运动以及久坐不动时间,均与心肺适能无明显关联。
心肺适能,也称为心肺耐力,是指个人的肺脏与心脏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阜外说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