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冰镇饮料也是总不离手,“吨吨吨”猛灌下肚,是解暑了,但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也在悄然靠近,它就是脑卒中。
近日,#高温天猛吃冷饮易诱发脑卒中#登上热搜。
通常来讲,脑卒中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在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下,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
这种极端高温可能蕴藏着更致命的危机:“高温+高湿度”组合,可能让我们无限接近人体“热量极限”——湿球温度。英国气候学家汤姆·马修斯曾经发出警告称,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主要会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但是当所处环境的湿度较高时,这一散热途径受阻,人就会感觉到“闷热”,当湿球温度达到35摄氏度时,人体将失去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几个小时!
湿球温度的定义是指对一块空气进行加湿,其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所达到的温度。由此不难看出来,它是湿度和温度的组合,也是对人类最致命的组合。
近几年,我国浙江、福建以及广东出现的高温通常伴随着较高的湿度,在许多时候湿球温度都曾经达到了33℃,非常接近致死的湿球温度。
所以夏季,除了高温,我们更应该警惕高温+高湿度的致命组合。
研究显示,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
临床数据也显示,每年的七八月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和死亡率的一个小高峰。
夏季温度高出现中风的主要诱因就是脱水,水分补充不及时,血液变黏稠了,血液里面的水少了,血细胞并没有减少,这时候容易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在原有的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就会诱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