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从1978年的9公斤/年到2023年的70公斤/年,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将近10倍。
近日,家住连江的张先生(30岁)因胸口痛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龚晶婧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追踪张先生的病史和生活习惯发现他常吃高油高盐食品,所食用的鱼肉也远超于人均一天正常的摄入标准,而且常吃肥肉、腌制肉制品。
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的胸口痛是由于心血管堵塞,最后不得不用支架和药物治疗来疏通血管。
很多人认为心血管疾病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上,如今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和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吃肉会导致疾病吗?
龚晶婧副主任医师表示,长期保持不健康的吃肉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肿瘤。
BMC Medicine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总量增多,会与25种疾病的高风险相关,包括心脏病、肺炎、结肠息肉、糖尿病、出血性脑卒中等。
《欧洲心脏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红肉消费越多,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的风险就越大。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食用25克加工肉制品(相当于一片培根)会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4%。
如何选择肉类?
少吃加工红肉。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吃“加工红肉”比“非加工红肉”更容易导致患癌风险的增加。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火腿、培根等加工肉为1类致癌物。
避免高温烘烤的肉类。食物在烧烤过程中容易产生致癌物,经常吃容易增加患胃癌、肠癌等疾病风险。
怎么“吃肉”更健康?
控制肉类的摄入。一个星期的食肉量要以500克为限,也就是一天的食肉量应该限于70克。
用肉煲汤。如果真的非常喜欢吃肉,那么也可以采取用肉煲汤的巧妙办法,少吃肉,多喝汤。
以炖煮代替油炸。油炸、火锅、麻辣等方式,让本来脂肪含量就很高的肉上又沾满了油脂,对身体的危害进一步升级。使用炖煮的方法来烹调,煮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上,把脂肪熬进汤中,再把汤上漂的油撇去,这样不会太油腻。
夜晚不宜吃太多肉。夜间吃太多肉,又没有相应的运动消耗,很容易滋生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