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白衣秉丹心 守护口腔健康

黄洁 潘妍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手持三寸薄镊,博弈于唇齿之间。他们可能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但他们用匠人精神守护方寸之间的健康,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他们在小小口腔里,寻求真理最精准的答案……

口腔修复科团队:

以匠心仁爱践行初心

“医生我儿子的牙磕断了,这补了没多久又掉了。”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来了一个10岁男孩的家长,说原来孩子的牙在运动时不慎磕断了,于当地简单修补后一吃硬物,牙冠又脱落了。经过检查,发现男孩门牙残根状况,呈现折断的纤维桩,口腔修复一科主任医师尹路对男孩的口腔状况做了详细的分析,考虑到孩子的牙床牙齿还在发育阶段,最终建议先扫描定制一个适合低龄儿童的数字化导板,对患牙进行断桩拆除,再用抗磨损性好、对天然牙磨损较小且具有一定柔软性的树脂陶瓷修复牙齿。得到男孩家属同意后,患牙很快就得到了修复,无论是其功能性还是美观性都让患者和家属大喜过望。修复后,医生仔细叮嘱男孩避免用前牙咬硬物。

目前,该院口腔修复科团队已经使用数字化导板完成了数例个性化预成桩/桩核/桩核冠的设计制作,并且对现今适用于数字化设备的桩核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块、树脂陶瓷块等不同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测试和临床模拟试验,以期寻找出更适合数字化时代的桩核修复策略。

尹路主任和他的团队始终认为,医者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具有仁心。常言说得好:“常怀一颗仁爱之心,方能有济世之术。”医生要多站在患者的立场去想想,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减少其经济负担。于细节处努力,让患者更认可、更信赖。

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团队

精耕细作,助力口腔医疗教育

作为厦门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口腔医院长期致力于推动口腔医疗及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向全省输送高质量合格口腔医学人才,为全省口腔医学发展筑牢人才基础。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完成实验前可以充分理解实验流程和操作要点,一直是该院关注的焦点。2019年,作为一项厦门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的负责人,张钰芳与教研团队一起开始了阻生牙拔除虚拟仿真实验的研发。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张钰芳、王怡娟、张旭辉、胡砚平、杨海东以及其他团队成员历时3年余,共同设计开发《阻生牙拔除的临床决策分析虚拟仿真实验》。2021年该课程获评福建省级一流本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并正式上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ilab实验空间(www.ilab-x.com)。

相比较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以真实情景教学为主,《阻生牙拔除的临床决策分析虚拟仿真实验》从教学及学生需求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选择不同的临床策略处理,提高实验安全性,节省实验成本,同时提升了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据张钰芳介绍,目前虚拟仿真实验已完成两个教学周期使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研发期间,张钰芳还因为身体原因进行了一次手术,但是她仍然坚持教学并没有给团队拖后腿。“我们团队在研发过程中一直保持紧张而充实的氛围,我的伙伴们经常分享彼此的研究进展和思考,相互鼓励,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大家都始终坚持高标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精益求精,持续探索。”

(黄洁 潘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