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心外科住院医师吴青松:青年终将成长

吴青松(左一)和导师陈良万教授

今年7月,吴青松刚刚结束他的总住院医师生涯。

年轻医生刚刚在临床工作是什么状态呢?面对一个紧急情况,即使病人的症状在教科书上都出现过,他也不敢做,怕做错,只好打电话“摇人”,寻求一线医生的支援。一线医生处理完病情后,告诉他,你做的是对的,拿捏不准的时候就要汇报。“师兄还帮我理清思路,当时有哪些判断,依据是什么,如何操作,这些都让我遇到类似情况时,更有底气。”吴青松说。

“我能感受到,协和的每一位医生都是在传帮带中成长的。”吴青松说。

对年轻医生不仅要求临床上有进步,科研上也要有成绩。在这一点上,吴青松从老师身上获益良多。

吴青松的博士生导师是医院党委书记、心外科陈良万教授。学生们想做什么研究,陈良万教授都会大力支持并提供思路。“因为教授日常事务繁多,看完学生的论文,他都会随手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拍照发给我。2021年,陈教授带领援沪医疗分队在上海抗疫,那么忙,他还不忘督促我要抓紧论文进度。”吴青松说。

闲聊时,年轻一辈也常常从师兄师姐口中听到老一辈协和人的轶事。吴青松就听说,陈良万教授在北京学习时,有一个实验用天平,上面写着“陈良万专用”。因为他始终认为,即使有现成的数据,仍要亲手通过实验验证,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协和精神也在协和人的一言一行中代代相传:结束了一天的手术,医生们还会经常留在ICU守着重病号;在手术台上,哪怕多用一根缝合线都会被老师批评;教授们临床工作繁忙,深夜下台后还要挤出休息时间看文献、整理数据、写论文……这些让吴青松对这份职业充满了敬畏。

如今,吴青松能沉着干练地加入抢救队伍,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穿刺都能驾轻就熟。近3年,吴青松发表了20余篇SCI论文。今年,吴青松在陈良万教授带领下以第三完成人身份获得了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年轻一代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赓续协和精神,奋勇向前。

(陈坤 苏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