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一天,泉州76岁的肖阿婆在家门口的一处垃圾桶里翻找丢弃的空瓶子。一不小心,感觉右手虎口被什么东西扎了下,疼痛不已。老人定睛一看,发现是一根被丢弃的烧烤竹签。
两天后,她发现伤口处还隐隐疼痛,而且整个手掌红肿热胀,疼痛感逐渐向上臂蔓延。家人赶紧将肖阿婆送到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就诊。
据接诊的手足外科主治医师谢钦赐初步判断,肖阿婆可能为创伤弧菌感染。经过对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阿婆确系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好在处置及时,阿婆的手臂幸免被截肢。由于清创导致阿婆大面积皮肤缺损,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阿婆又接受了皮肤移植修复手术。
据悉,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伤口一旦感染往往导致脓毒症和肢体坏死、坏疽等,致死、致残率极高。超过半数的患者在48小时内会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泉州市疾控专家表示,每年的5~10月是感染创伤弧菌的高发时间段。
海洋创伤弧菌的易感人群是哪些呢?
泉州市疾控专家介绍,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主要感染有基础性疾病的人,长期酗酒的人也容易感染。
如何预防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专家提醒,不要生食海鲜,特别是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切勿生食贝类海鲜,应将海鲜彻底洗净煮熟,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如蚝等,应煮至贝壳打开后5分钟;避免皮肤伤口接触海水或生的海鲜。身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时,避免下海游泳。
在处理生的贝壳类海产或其他海鲜时,要戴上厚胶手套以免被刺伤,一旦被海鲜刺伤,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杀菌,避免感染;妥善将熟食和生的海产分开处理,以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