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睡眠和作息,一直是儿童保健门诊中最容易引起宝妈宝爸焦虑的问题。家长朋友都知道刚生下来的小宝宝每日睡眠的时间长度可以达到15~16小时。所以新手爸妈特别关注宝宝的睡眠总时长,如果白天宝宝好不容易睡着了,大人往往把窗帘拉起来,环境也弄得异常安静,任由宝宝睡也不带出去活动,生怕吵醒宝宝缩短了睡眠总时长,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这样做得对吗?
不同的宝宝,睡眠总时长的差异很大。正如一句广告语说的“充电5分钟,通话几小时”,不除外有的宝宝具有高“续航”能力,对于睡眠时长的需求很低,其实,只要宝宝醒来时精神反应良好、定期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建议特殊处理。
比睡眠总时长更重要的是——入睡的时间点。因为生长激素分泌是有时间点的,往往是在夜间11点、入睡后2小时达到深度睡眠时才会出现分泌的高峰。这意味着,从宝宝一生下来,我们家长就要作为一个引领者的角色,让宝宝逐步适应人类世界的作息规律——昼夜规律,即白天活动,晚上累了睡得好的规律。
白天睡眠合理安排
白天就该是有光线、有背景噪音的,不建议用遮光窗帘,也不建议把环境弄得过于安静。宝宝睡觉的房间,如果家长朋友需要进去拿东西,该进去就进去;如果白天需要用洗衣机,该用就用,不要怕噪音吵着宝宝。白天就是为了锻炼宝宝睡眠的抗干扰能力,建议家长朋友把注意力放到多带宝宝出去户外活动上,早晨和下午各一次,哪怕宝宝睡着了也要坚持出去活动,这样宝宝会慢慢调整到户外活动时醒来看风景,回家后累了自然睡的作息规律。试想,如果在白天吵闹的环境中宝宝仍然能睡得着,还用担心以后的睡眠问题吗?
夜间睡眠科学安排
夜晚就该是黑暗的、安静的,不建议开夜灯,让宝宝习惯自然夜的黑。长久开灯睡觉会让宝宝混淆昼夜,以为夜也是明亮的,那么以后不开灯岂不睡不着了?而且还有刺激松果体导致性早熟的风险,也会影响深度睡眠、干扰生长激素分泌。夜间少干扰宝宝,可以给宝宝穿分腿睡袋,只要宝宝没有醒,避免夜间给宝宝频繁换尿布或者盖被子。
优先保证夜间睡眠
还是有家长朋友会问:“我的宝宝夜间睡得本来就少,白天好不容易睡着了,再不让睡,岂不一天才睡那么一点点?我的宝宝白天吃得少,夜间好不容易肯吃点,再不让吃,岂不一天都没吃什么东西?”类似的问题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新手爸妈的焦虑和小心翼翼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不必纠结,生长激素是夜间重点分泌的,不是白天,要优先保证宝宝的夜间睡眠。宝宝一天总归会有觉醒的时候,如果任由其白天不停地睡,而不带出去户外活动,岂不到了夜间宝宝就很精神,夜奶迟迟断不掉?用白天睡眠来补总的睡眠时长,无异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靠夜奶来补一天吃的总量,吃胖的是体型,损失的是长高的生长激素。
对于睡眠总时长需求比较低的宝宝,我们更要保证白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不要白天都补觉去了,尤其是下午3点半以后需要适当叫醒,多带出去户外活动,这样夜间累了宝宝自然会睡,才能让宝宝把有限的睡眠时长都分布到夜间,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了夜奶,宝宝白天饿了自然会吃,这是人类百万年来进化的本能,不用担心的。
做到以上这些,新手爸妈也能早期培养出宝宝良好的睡眠作息规律,育儿路上不焦虑。
(作者:黄蓉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