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慢阻肺:易被忽略的“沉默杀手”

早防早筛是关键

本报记者 刘伟芳

□本报记者 刘伟芳

11月15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最新《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约1亿人,占总人口的1/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我国位列死因排序的第三位和疾病负担第三位。

年仅40就呼吸衰竭

提及慢阻肺的患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连宁芳主任医师最为惋惜的是年仅40多岁就因呼吸衰竭离世的林先生。

林先生10来岁时就有了抽烟的习惯,成年后从事着打石的体力活,因为劳累,抽烟是主要的解乏方式,一天要抽3~4包。因为抽烟和粉尘的双重影响,渐渐地开始咳嗽、咳痰,但他只当是一点咽炎,也没太在意。

直到40岁时,他因为感染肺炎,诱发慢阻肺加重,出现了呼吸衰竭。“当时送到我们科ICU抢救,CT一照,肺部全是肺大泡。”连宁芳回忆说。

虽然及时抢救回一命,但林先生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规律坚持用药,没能戒烟。一旦有个呼吸道感染,就能让林先生病情加重,40多岁就早早离开了人世。

可防可治但不完全可逆

我国慢阻肺的发病率较高与“烟民”众多、空气污染因素、有机燃料使用(柴火等)、餐饮文化因素(高温烹饪产生油烟)等都有一定关系。

“慢阻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时,很可能已经损害了50%以上的肺功能,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连宁芳介绍。

近年来,虽然有不少新型吸入的药物上市,大大降低了中重度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但肺功能损伤终是不完全可逆。

其实慢阻肺的预防和筛查并不复杂。

从预防来说,不吸烟,患慢阻肺的几率就降低很多。有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中有将近90%都存在多年的吸烟史,且吸烟量相对较大。而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其患慢阻肺的风险也会增加48%左右!

从筛查来说,一个肺功能检测就能判断出肺功能是否受损。钟南山院士团队的研究发现,早期慢阻肺可以通过戒烟和简单的药物治疗达到痊愈。

但这看似简单的早防早筛措施背后,却是深深的鸿沟。

“科普宣传做得还不够,群众对慢阻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肺功能检测还没有在慢阻肺高危人群中全面普及。即使查出该病,很多患者症状一缓解,就自作主张停药,戒烟对于老烟枪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连宁芳叹息。

早期患者只要药物用对了都很有效,同时也有很多临床指导,可以鼓励病人如何康复、加强营养、科学锻炼等。但如果到了晚期,由于严重的呼吸困难,会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可能就只能靠呼吸机或者肺移植了。

如何尽早发现?

发病初期常无明显不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测:你是否反复咳嗽?是否经常有痰?你现在或者曾经是否吸烟?你是否是40岁以上人群?你有慢阻肺家族史吗?你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吗?你在爬楼梯、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吗?如果三个或以上问题回答“是”,即应向医生咨询,并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也是评估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目前,我国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具备肺功能筛查能力,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肺功能检查并进行慢阻肺诊断。

如果不幸患上慢阻肺,记住以下几点:1.戒烟是关键;2.长期规律药物治疗;3.吸入治疗很重要,但需要确保吸入技术正确;4.坚持肺康复锻炼;5.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