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远赴西非万里路,闽东医生书写“一带一路”救援故事

张帅

闽东医院援塞救援队队员完成任务,顺利归国

郭良华为患儿复诊

黄建斌(中)利用可视喉镜将患者喉中异物取出

邱景华握着患儿的手,轻声安抚,顺利完成了麻醉操作

江文匡(左)与李乐

蔡志良(左)与塞内加尔医生一起为患儿手术

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的塞内加尔,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

在这个遥远的“西非之角”,中国(福建)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用两年的时间,以他们的专业和奉献,书写着“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

医疗队中,有一群来自宁德市闽东医院的医疗工作者,他们以医者仁心、精湛技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援外医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1月6日,他们圆满完成援外任务,载誉归国。

据统计,医疗队在援塞期间累计接诊门诊超过1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开展巡回医疗超过3000人次。这支医疗队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2年度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并荣获塞内加尔“国家雄狮勋位团骑士勋章”。这是对他们两年辛勤付出的最高荣誉。

“原来这是患儿想给中国医生的最高礼仪”

为实现“医术报国”愿望,2021年11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良华,踏上万里征程,受命成为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队员。

抵达塞内加尔后,郭良华与医疗队一道,为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提供援助。他主要负责处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提供医疗技术支持,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并分享中国的治疗技术和经验。

曾有一个5岁的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当地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并给予抗生素治疗,然而病情反而加重。郭良华详细分析后认为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建议进一步检查。最终发现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伴细菌感染且合并心衰。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换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同时进行呼吸功能支持和纠正心衰等治疗。患儿的病情明显改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通过这个病例,郭良华向当地医生强调了病原学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抗生素选择、剂量和疗程的规范性。

采访中,回想援非工作两年里,一个患儿的吻,令郭良华深受感动。

2022年4月的一天,诊室里来了一对母子。患儿只有两岁,由于查出肺动脉瓣轻微狭窄,当天来院复查。郭良华坐在检查床沿,为患儿进行胸部听诊,确认无杂音,告知结果良好。

正当他起身时,患儿突然伸出小手,郭良华下意识地接住了他的手,握了握,摇了摇。没想到患儿竟然把他的手拉到嘴边,准备吻上去。郭良华以为要咬他,慌忙抽回手。这时,非洲当地医生解释,这是塞内加尔的礼仪,是宗教领袖马拉赛德的习惯。

“原来这是患儿想给中国医生最高礼仪。”听到这里,郭良华立即伸出手。“在这间诊室见到太多不幸的孩子,太多因为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及时手术的孩子。但愿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间温柔以待,能感受到爱和温暖,拥有美好的未来。”郭良华深情地说。

疟疾是非洲大陆最严重的疾病,郭良华随同医疗队主动走访塞内加尔抗疟中心,介绍中国抗疟经验,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大型抗疟宣传活动,深入到农村地区为群众发放防疫物品,宣传公共卫生知识。他还担任医疗队与媒体之间的联络员,负责将援非医疗队的最新动态及时报送给媒体发布,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疗援助的重要意义。

两次援非,用技术赢得赞誉

“在医疗条件有限的非洲,每每看到一个个疑难病例从自己手中得到救治,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是第二次执行援非任务、闽东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黄建斌的感言。

黄建斌所在的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是塞内加尔最大的一所儿童综合医院,这里医疗设备配备不足,医务人员也少。

援非工作期间,黄建斌曾遇到一名3岁患儿误吸入异物堵塞了气道的情况。在紧急手术中,非洲医生Yakhya Ba尝试多次但无法将硬气管镜插入气道,手术无法进行,患儿的黏膜紫色加深,指脉氧下降,随时都可能心脏停止跳动。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黄建斌本能地利用麻醉可视喉镜来解决这个难题,他快速置入可视喉镜,清晰充分地暴露了声门,Yakhya Ba随即调整硬镜方向,顺势而下,不到十秒,硬质气管镜顺利进入气道,随后的取异物操作十分顺利,患儿得到紧急救治。黄建斌利用可视喉镜多次挽救了紧急困难气道,并将该项技术手把手教会当地同事,填补了塞内加尔技术空白。

“有中国医生守护身边,是我们的福分”

“医院手术室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每天都上演着很多温暖而感动的瞬间。”闽东医院手术室护师邱景华说,有一次早晨8点的手术过程令他久久难忘。“术前准备就绪,首台手术病人随着转运车缓缓而入,来的是一位患霰粒肿的6岁孩童。孩子的脸庞透露着紧张和焦虑。”果然,如邱景华所料,这名孩童刚进手术室就十分烦躁,进而身体摆动起来,将他抱到手术床上的那一刻,孩子突然放声大哭。患儿的哭闹会让手术难以实施。

见此情形,邱景华连忙把孩子的手紧紧握着,并不停轻声地安抚他……孩子慢慢安静了下来,医生趁机迅速用药、顺利地完成了麻醉操作。

邱景华就这样握了一个小时,随后的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当班医生用手机拍下了这温情一刻。

“非洲朋友非常信任中国,信任中国医生。”闽东医院放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江文匡回忆,在援非期间,来自毛里塔尼亚的李乐带着孩子来到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放射科做检查。毛里塔尼亚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江文匡遇到了困难。经过一番沟通后,他了解到李乐曾在武汉留学,会说一些中文。于是江文匡就用中文充当起了临时翻译,不仅帮助导诊,顺利完成影像学检查,还教会他们压迫止血的常识。

“初来乍到,看到自己所在的科室设备条件落后,倍感肩上的医疗援助任务繁重,但很快,我调整好了状态,逐渐融入。”闽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蔡志良坦言。

一位2岁患儿因炎症导致左耳道闭锁3个月,经过详细了解病情并结合相关检查,蔡志良建议对患儿实行“左外耳道瘢痕切除+左耳道重建术”,塞方医生同意了他的手术计划。

由蔡志良主刀,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儿家属直呼“有中国医生守护身边,是我们的福分”。

荣获赞誉,绝非偶然。在长达两年的援塞征程中,这群闽东医生始终铭记出征前的誓言,倾力书写“一带一路”的精彩篇章。

(张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