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血压忽高忽低的真相

作者:蔡晓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老年医学科、高血压科 主治医师

70岁的老杨因为高血压来医院看病,回家吃了2周药,效果不错,但有时血压又太低,甚至低到100/60mmHg。于是,老杨就寻思把药片掰半吃,结果过了几天,老杨头晕发作,到急诊科测血压升高到180/100mmHg。这血压忽高忽低到底是怎么回事?

血压的变化是为了适用生理和环境的改变,它受到心脏搏出量、心率、血管阻力、循环血量与血管弹性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时间段测量血压,测得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另外,血压测量不规范,也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

血压波动较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1.老年高血压

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及调节功能减退,老年人的高血压波动大,加上有时忘记服药,也会引起血压波动。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平稳、有效、不良反应少且服药简便的药物。老年人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用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更年期高血压

女性到了更年期,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烦躁不安等,从而引发血压波动,称为更年期高血压。具体表现为:血压不稳定,波动明显,症状有多变性。同时伴有眩晕、头痛、耳鸣、眼花、健忘、失眠多梦,易惊醒或烦躁、乏力、易疲劳、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软,甚至出现上热下寒(头怕热、下肢发凉)、尿少、四肢肿大等症状。

更年期高血压的治疗应首先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尔马尔等),从低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必要时镇静药物的使用,可使患者平稳地度过由于更年期激素紊乱所致的高血压状态。另外,除了坚持服用高血压药物以外,还可以配合服用一些维生素B,有助于安神;也可以服用一些安神补脑药物,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

3.焦虑症

焦虑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惊恐发作的典型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面部潮红、多汗、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不适等。焦虑发作时可出现血压骤然升高,心情平复后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但不久可突然复发。

治疗上,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再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和社会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最后,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焦虑药物。

4.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过度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典型的嗜铬细胞瘤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多汗、心悸。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警惕嗜铬细胞瘤:(1)高血压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压迫腹部、活动、情绪变化或排大、小便可诱发高血压发作;一般降压药治疗常无效。(2)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表现。(3)高血压患者同时有体位性低血压。(4)高血压患者伴糖、脂代谢异常、腹部肿物。以上需要到医院,进行血液、尿液和CT检查才能诊断和治疗。

此外,妊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等疾病也容易引起血压忽高忽低,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判断,切不可擅自调药。

老杨后来到医院住院后,发现原来自己测量血压不规范,数值就波动比较大,学会规范测量血压的老杨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作者:蔡晓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老年医学科、高血压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