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教你看懂血脂报告

如何确定个体化的理想LDL-C水平

作者:张海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72岁的陈老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近期复查了血脂,血脂报告上显示没有异常的箭头,陈老伯很开心地来门诊咨询,医生看了后却对陈老伯说:“您的血脂控制得还不够理想,需要加强降脂治疗。”陈老伯很是疑惑,为什么他的血脂报告这么“正常”,医生还说“不理想”呢?

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脂报告,寻找合适的血脂控制目标。

血脂控制前,先了解血脂检查的常见项目

血脂报告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就像血液中的小船,装载血脂并形成脂蛋白后将血脂运输到组织进行代谢。常见的脂蛋白有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是ApoA1,它与胆固醇结合后形成HDL-C,即常说的“好的胆固醇”,可将多余的胆固醇反向输送回肝脏进行代谢;LDL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主要蛋白质是ApoB100,它与胆固醇结合形成LDL-C,即“坏的胆固醇”,可将胆固醇运送到血管并积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产生;而VLDL则是甘油三酯的载体,促进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

因此,我们希望HDL-C越高越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VLDL-C越低越好。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食的不节制,血脂检查常发现HDL-C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VLDL-C显著升高,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警信号,提示我们应该对血脂进行必要的干预。

认识了血脂后,我们进一步谈谈不同人群的血脂控制目标

不同人群的血脂控制目标是不同的。对于ASCVD高危人群,需要把“坏的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本文前述的陈老伯血脂报告没有任何箭头,仍然被判定为血脂不达标的原因。

要知道血脂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首先要在心血管科医生的评估下给自己打个“标签”,分为ASCVD风险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ASCVD指全身各个地方的动脉形成斑块,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进而影响动脉内血流供应,导致动脉相对应的供血组织或器官出现缺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下肢动脉缺血等。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是LDL-C。在确定了个性化“标签”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确LDL-C的控制目标了。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ASCVD风险,因此建议糖尿病合并ASCVD人群,将LDL-C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如上图):

综上所述,血脂检查的结果不能以是否有箭头作为正常与否的判定标准,而应根据个性化的ASCVD风险确定不同的LDL-C治疗目标值,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风险。

以上内容参照《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导意见。本文由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科研项目(2020QNA052)提供支持。

(作者:张海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