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李月经量大,经常感到疲劳,脸色苍白,时不时感到头晕、胸闷、心慌,活动时气喘,有时候还耳鸣,去医院检查,发现原来自己贫血了。她着急地问医生该怎么办。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会遇到贫血,感到焦虑,那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什么是贫血。
一、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组织,从而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根据血红蛋白浓度高低可将贫血划分为四个等级。如下表:
二、贫血表现有哪些?
1.皮肤、眼睑结膜变白或合并黄染;
2.头昏、眼花、耳鸣、注意力下降、精神不集中;
3.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闷、心跳加快等;
4.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表现;
5.导致贫血原发病的表现:如消化性溃疡所致缺铁性贫血,有上腹痛、黑便、反酸、嗳气等表现。长期吃素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有镜面舌表现。溶血性贫血可有皮肤变黄表现等等。
贫血的症状与贫血发生的速度和严重程度有关。如果是急性出现的贫血,可能贫血程度并不重,但贫血的症状会非常明显;如果缓慢出现的贫血,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代偿,可能血红蛋白已经非常低了,但症状并不重。
三、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造血原料不足所致贫血
(1)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主要是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量不足、铁丢失过多、铁吸收不良等因素导致。常见原因有:育龄妇女月经量增多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铁性贫血(如上例小李的情况),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痔疮等引起慢性消化道出血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铁性贫血。另外婴幼儿辅食添加不恰当,容易铁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还有孕妇需铁量增加,导致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_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引起的贫血,也叫营养不良性贫血。这常发生在有做过胃大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另外长期吃素的朋友也容易缺乏维生素B_12,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常见有蚕豆病(儿童由于G6PD酶缺乏所致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及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
(2)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如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病等。
四、得了贫血怎么办?
切忌病急乱投医,首先到正规医院就医,及时明确病因和诊断,接受科学规范的专科治疗及护理。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重度贫血者:多伴有贫血性心脏病,缺氧症状明显,应多卧床休息,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极重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均衡饮食、改善营养
(1)缺铁性贫血:注意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脏和血液、红色肉类(牛肉、猪肉、羊肉)、鱼虾贝类中的铁含量最丰富。其次大豆、黑木耳、芝麻酱、干果中含铁量也较为丰富。如果在进行口服铁剂治疗,建议餐中或饭后服用铁剂,可与维生素C等食物同服以促进吸收,避免与咖啡、茶、牛奶同服。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多食用富含叶酸的绿色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性食物,避免烹饪过度。
(3)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注意洁净卫生,忌生冷,避免饮食不洁导致腹泻等问题。注意饮食宜温凉清淡、细软易消化、无骨刺、忌辛辣,防止饮食不当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等问题。
3.导致贫血原发疾病的治疗。
(作者:董金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