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去看病时,医生都会根据诊疗需要开出一些抽血化验检查,化验之前我们自身的准备好与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结果。一张血液化验报告单,错误的检验结果很可能会让医生漏诊或误诊,导致患者延误或错误治疗。
为了保证血液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患者在抽血前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身体状态
采血前1天,不宜做剧烈的运动,采血前最好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还要注意避免情绪激动,因为人体在精神高度紧张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升高;劳累或寒冷等刺激,也可导致白细胞的增高。
二、饮食
根据检查项目不同,一般采血前饮食习惯不变,1天之内不宜饮酒。要求空腹者,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其间可少量饮水。急诊检验是不受饮食影响的。
在这里,需要纠正大众对于采血时“空腹”的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医生、护士与人们之间在医学上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在告知需要采血时并未纠正大家对于空腹的错误认识。空腹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相反的是适宜的时间才是能够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反映当前身体状态的参考。一方面,空腹的时间越长,远超过16小时,将导致一些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身体的情况,容易误导医生得出错误的结果。
饮食还要注意避免食用或少食用油腻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酒类。食用油腻食物会使甘油三酯过高,使血浆或血清呈浑浊状。有乳糜微粒会在血清液面浮上一层奶油状物质,临床上称为“牛奶血”,严重影响化验报告。
三、采血时间
采血时间宜安排在上午7:00—9:00。有特殊要求的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血培养:在病人寒战或发热初起时,最好在抗菌素使用之前采血。
2.女性性激素:身体不同阶段的生理周期血液指标差异显著,抽血日期需遵照医生嘱咐。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生理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常规采血时间点为8:00、16:00和凌晨4:00。
4.血液疟原虫检查:最佳采血时间为寒战发作时。
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正常饮食3天,试验当日,空腹抽血1次,随着将75克葡萄糖溶于300ml温开水中,5分钟内喝完,然后时间在第一口服糖水开始算起,2小时准时采血,一定要准点准时。
四、采血体位
采血体位是指在进行静脉采血时,患者所采取的身体姿势。正确的采血体位对采集高质量的血液样本非常重要,因为不适当的体位可能会导致血液样本的污染、稀释或不足。
患者在采血时应保持舒适的姿势,以减少不必要的紧张和不适感。通常情况下,坐姿或卧姿都可以作为采血的体位。对于坐姿采血,患者应坐直并支撑好背部,手臂放在靠背上方的支撑物上,以使静脉充分暴露。对于卧姿采血,患者应保持平躺且放松状态,手臂伸直并轻轻放在身体两侧。
确保采血前患者的肌肉放松,这有助于血管的扩张和血流量的增加。可以通过要求患者松弛肌肉、进行深呼吸或进行适度的肌肉按摩来达到这一目的。
此外,正确选择采血部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手臂内侧的前臂静脉、手背静脉以及手臂外侧的肱动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血,同时注意避免有血管瘤、血栓形成或其他异常情况的部位。采血时应注意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和无菌。使用消毒剂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并确保采血针和其他工具的无菌性。这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科普内容参考资料:《WS/T661-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作者:薛霞香 福建省肿瘤医院 急诊室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