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肾上腺偶发瘤怎么办

作者:陈烨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影像学检查发现直径≥1cm的肾上腺肿瘤,但病史和体格检查均无明确提示有肾上腺疾病相关临床表现,比如向心性肥胖、难治性高血压、周期性麻痹等情况,临床上称之为肾上腺偶发瘤。

拿到这样一份报告单后,患者往往会特别紧张:它是肿瘤么?良性还是恶性?还要做什么检查吗?要手术吗?

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数可出现部分肾上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原因一是肿瘤无内分泌功能或分泌的激素较少,不足以引起相关症状;二是部分患者的亚临床性表现如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低血钾等相关症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被忽略。尤其是高血压,在肾上腺偶发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成人肾上腺偶发瘤的患病率为1%~6%,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在50~70岁达到高峰(≤7%)。大多数肾上腺偶发瘤是无功能的良性肿瘤,如75%为无功能性皮质腺瘤。另14%的肾上腺偶发瘤是有功能的肿瘤,可造成皮质醇和/或醛固酮分泌增多。另外,嗜铬细胞瘤约占7%,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或肾上腺转移瘤约占4%。

研究发现肾上腺肿瘤是否为恶性,与肿瘤大小及是否有其他恶性肿瘤相关。肿瘤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直径小于4cm的肿瘤发生肾上腺皮质癌的风险小于2%;直径在4~6cm的肿瘤发生肾上腺皮质癌的风险小于6%;直径大于6cm的肿瘤,患者发生肾上腺皮质癌的风险大于25%。肾上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非常低,主要有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两种。相比之下,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到肾上腺更为常见。如果患者患有其他原发恶性肿瘤,但检查发现肾上腺偶发瘤,则有21%的可能性是原发癌的肾上腺转移,其中又以肺癌、胃肠道癌、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的转移居多。

因此,发现肾上腺偶发瘤,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可以做肾上腺增强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评估良恶性;抽血进行激素指标、生化指标的化验以评估肾上腺肿瘤有无功能。目的在于明确:1.肿瘤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2.肿瘤是否可能为恶性病变?

那究竟什么情况下强烈建议手术治疗?

1.具有激素分泌功能者(肾上腺主要分泌皮质醇和醛固酮,若偶发瘤具有分泌功能对心血管预后不良)。

2.影像学判断可疑恶性者(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手术切除尽量避免后续转移,增加预期生存时间)。

3.肿瘤直径≥3cm者(瘤体越大,恶性程度可能越高,通常建议切除)。

4.孤立的肾上腺转移瘤,原发瘤可控(原发瘤可控情况下,手术切除转移瘤具有临床意义,若此时原发肿瘤已多处转移则失去手术机会)。

5.随访观察中肿瘤增大超过20%(最大直径增加超过至少5mm)或最大直径超过1cm,或有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的表现,或出现内分泌功能(对于之前不需手术治疗,但在随访中肿瘤情况发生变化的也建议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需要医生综合评估,结合患者意愿,协商决定是否手术:

1.肾上腺良性肿瘤合并ACTH非依赖的皮质醇自主分泌者,可综合患者年龄、皮质醇分泌水平、整体健康状态、合并症等考虑。

2.肾上腺CT平扫加增强和MRI检查不能够确定肿瘤性质,且没有激素分泌功能者,可选择6~12个月后CT平扫或MRI复查。

3.肿瘤直径≥3cm,但肾上腺CT平扫确定为良性肿瘤,且无内分泌功能者,可综合年龄、整体健康状态、合并症等考虑。

4.无内分泌功能良性肿瘤,且直径<3cm,可自主选择是否手术。

(作者:陈烨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