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以咳嗽、咳痰、气促等慢性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主要原因是吸入有毒颗粒或者气体引起气道(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最终导致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部分属于慢阻肺。
慢阻肺特点有哪些
1. 发病率高。中国有近1亿慢阻肺患者,其中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 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为13.7%。
2. 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的第三位死因疾病。
3. 低知晓率。与糖尿病、高血压相比,人群对慢阻肺的知晓率普遍较低,一项上海郊区的调查报告显示,人群对慢阻肺疾病名称的知晓率仅为1.87%,对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和疾病危害的知晓率更低,仅为0.7%。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 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7000多种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在内的60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导致气道不可逆地受损,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慢阻肺发病风险越高。
2. 环境因素:包括粉尘、大气污染等有害颗粒对气道损害也非常大,还有生物燃料,如厨房通风、装修、麦秆等。
3. 遗传因素:如慢阻肺家族史、ɑ-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4. 个人因素:如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婴幼儿时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营养状况较差,体重指数较低等。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是慢阻肺常见的症状,咳嗽时常伴或者不伴咳少量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持续存在的气促,逐渐加重: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而后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有气促。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胸闷、喘息、疲劳、体重下降等。
慢阻肺如何早发现、早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均需定期检查肺功能,包括:吸烟的人、40岁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反复咳嗽咳痰,或经常油烟暴露、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需要定期做肺功能检测。如果在爬楼梯、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早期可以没有症状,80%以上的慢阻肺病人到医院就诊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肺功能检查作为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检查,对于一些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非常必要,便于早发现。
慢阻肺如何治疗
1. 戒烟
戒烟是阻止慢阻肺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开始戒烟,都有利于防止病情发展。
2. 规律用药
慢阻肺要规律用药,延缓进展,减轻症状,慢阻肺用药特点:吸入药物占了很大比重,吸入药物的方式各有不同,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尤为重要,很多患者拿到药之后,没有正确地使用,认为无效,导致药物没有达到疗效。
3. 坚持肺康复锻炼
慢阻肺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其中呼吸功能训练包括:放松、缩唇呼吸、暗示呼吸、缓慢呼吸、腹式呼吸等,主要通过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改善肺部通气功能。运动功能训练包括:慢跑、游泳等,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肺部通气,也可以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增强体质。
4. 适时接种疫苗
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黄杰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连宁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