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是由一组肌肉、韧带和组织构成的,它像一个小型吊床,支撑着盆腔内的器官,包括膀胱、子宫和直肠。
盆底常常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默默地工作,直到出现问题。那些曾经怀孕、分娩或年龄渐长的女性可能会发现,盆底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其他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的困扰。国内一项多区域调查表明,至少25% 60岁以上的中国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
如何了解身体里这个隐秘而重要的区域呢?这时盆底超声登场了。盆底超声是一种使用超声波来检查盆腔器官及其周围结构的方法,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深入了解盆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
盆底超声是怎么检查的
盆底超声的检查没有辐射,不会造成任何损伤,费用比较经济,而且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都挺好。因此,有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的人们强烈推荐早期进行盆底超声检查。
检查前,被检查者膀胱内保留少许尿液,大便拉干净,仰卧在检查床上,两腿分开。
检查时,医生将外覆干净保护套的超声探头轻轻放置在会阴表面,通过超声波来获取图像。医生首先观察平静状态下膀胱、子宫、直肠位置;再嘱被检查者做乏氏(Valsalva)动作(深吸气,屏住呼吸,往下用力,像拉大便一样,此时腹压增加)及缩肛动作(把肛门往上提缩,像憋大便一样),通过耻骨联合下缘做水平参考线,动态观察膀胱、子宫、直肠的位置变化,判断膀胱、子宫有无脱垂,观察有无直肠形态及结构改变等。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断层超声成像能够获得类似于CT及MRI的盆底连续多层横断面图像。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盆底肌的损伤及程度,并通过计算腹压增加时膀胱、子宫、直肠的移动度来评估盆底肌肉协调性及支持功能。
盆底超声的应用领域
盆底超声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多个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妇科:通过盆底超声,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女性盆腔器官(包括阴道、子宫、膀胱等)的位置和状况,以及盆底肌的情况。这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产科:孕期,它可以评估孕妇盆底结构的情况,了解盆底肌的紧张度和功能状态,为医生提供关于产程和分娩方式选择的宝贵信息;产后,盆底超声可用于检查盆底肌的康复情况,帮助产妇维护盆底健康,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做个盆底超声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早期筛查。
此外,盆底超声还在泌尿外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一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比如尿失禁,盆底超声可以提供精确的诊断信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对于盆底康复训练和功能评估,盆底超声可以为康复医师提供直观的参考,帮助患者加强盆底肌的训练,改善功能状态。
哪些人需要做盆底超声检查
有下述情况或不适的人们建议做个盆底超声检查:
□反复尿道感染
□无意识漏尿
□尿急、尿频、夜尿和/或尿失禁
□持续性排尿困难
□与膀胱相关联的疼痛
□盆腔器官脱垂,有包块的感觉或下坠感
□排便功能障碍或大便失禁
□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术后的阴道溢液、流血、盆腔疼痛
□可疑盆底协调功能失调
□产后盆底超声检查
□梗阻性排便障碍:便意不尽、慢性便秘、阴道和会阴指状突起伴肠道排空异常感
尽早通过盆底超声等方法评估盆底情况,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干预,尽早通过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如盆底肌锻炼等)来帮助盆底支持结构的恢复,可有效避免日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超声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