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一种以年轻人为目标的颈椎病

作者:李哲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 主治医师

虽然大伙儿对“颈椎病”一词已相当熟悉,但对于题目中提及的“以年轻人为目标的颈椎病”应该相对陌生。

一个22岁男性,双手无力、肌肉萎缩进行性加重4年余。症状首先累及左手,后逐步累及左前臂、右手、右前臂。无颈痛、上肢放射痛、四肢麻木等不适。该患者家族成员也无类似情况。

体格检查提示:爪形手畸形、手内肌萎缩、前臂尺侧肌肉萎缩。手指肌力差。感觉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X线片上没有其他明显异常表现;进一步完善颈椎磁共振有了重要发现:颈椎第5-6节段水平脊髓萎缩。

这位青壮年小伙儿得了什么病?为何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无力?这就是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的颈椎病。之所以称其为年轻人的颈椎病是因为它主要见于十多岁至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在生长发育高峰开始后1~3年起病。男女比例为20∶1,即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日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为本病的好发地区。

该病的特点

1.其最主要的特征为上肢远端不对称性肌肉萎缩,肌肉萎缩表现为手部及前臂尺侧肌肉萎缩。

2.手部及前臂无力,并且无力症状在寒冷环境中明显加重。

3.手指伸直时出现颤抖表现,屈曲时颤抖症状改善。

4.通常没有四肢麻木、疼痛的表现(麻木、疼痛症状在中老年人颈椎病中常见)。

5.颈椎磁共振异常表现:中立位磁共振上可见脊髓萎缩、髓内信号异常;屈颈位磁共振上可见颈段硬膜囊后壁前移、颈脊髓受压、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扩张等(这些是平山病的特征性表现,临床诊断意义大)。

6.肌电图检查:萎缩肌肉神经源性损害,对侧无萎缩同名肌肉也可见神经源性损伤。

该病于1959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所报道,因而也被称为“平山病”。平山病被认为是一种屈曲型颈椎病,在患者屈曲颈部时颈脊髓前移并紧贴在前方椎体上。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颈椎屈曲引起脊髓前移并受压,进而导致控制运动的脊髓前角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引起相应部位肌肉无力、萎缩。因此目前的治疗也围绕着避免屈颈进行。

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发病5年后病情停止进展,但是也万万不可在发病后任由其发展、等待其自限,否则在发病至自限这段时间内会造成严重的手部肌肉萎缩,遗留手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颈托治疗凭借其无创且费用低的优势,成为平山病保守治疗中的首选方案。研究表明,颈托治疗有助于缩短平山病病程、改善肌力,对病程短、症状轻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一般建议佩戴时间为2~3年,如治疗期间病情仍逐渐恶化则建议手术治疗。

颈托治疗最大的挑战在于患者的依从性差。由于平山病好发于青少年,多为中学生,该年龄段的患者精神和心理状态较为敏感,佩戴颈托可能使他们感觉周围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故容易产生自卑和抵触心理。

目前对于症状重,尤其是短时间内快速进展者,或无法耐受颈托治疗的平山病患者,建议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旨在限制颈椎过度屈曲、稳定颈椎节段、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手术方式中最常用的是颈椎前路手术。它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并且非常符合微创理念,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作者:李哲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