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时常见到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深受反复腰背痛的困扰。不仅如此,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或负重不大的劳作之后,比如跌倒、做家务或搬东西,突发腰背痛加剧,表现为卧床时转侧困难,体位改变时剧痛难忍。这时要警惕,很可能发生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50岁以上,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数据来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质疏松患者众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比比皆是。
什么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骼健康由不断重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维持。增龄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呈负平衡,骨量就会不断减少从而发生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另一重要发病机制。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减弱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骨吸收增强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等,还有某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脆性骨折家族史等,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因此,65岁以上的有相关病史的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好发人群。
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自我评估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自我评估包括:
1.骨密度:骨密度的测定推荐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DXA测量的骨密度通常需要转换为T-值(T-score)用于诊断,中轴骨(腰椎1~4、股骨颈或髋部)骨密度T-值≤-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增加1.5~2.0倍。
2.既往脆性骨折史:患者在初次骨折后1~2年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增加1.7~4.3倍。
3.跌倒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后骨折发生率约为1/3。
4.肥胖、过量饮酒、长程使用糖皮质激素(>3个月)均增加骨折风险。
具有一个或多个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未来10年髋部及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突发腰背痛,怀疑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了怎么办
自我评估骨折风险高,突发腰背痛而怀疑发生骨折怎么办?首先不必惊慌,骨质疏松型脊柱压缩骨折往往可以采用微创手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迅速缓解疼痛的目的。请尽量卧床休息,并由家属以平车转运至骨科或脊柱专科医院。切不可忍痛继续劳作或久坐、负重,这可导致骨折程度加重,造成难以恢复的脊柱后凸及失稳。经过X线平片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折。如果发现椎体发生了压缩改变,需要进一步磁共振(MRI)检查以排除陈旧性骨折。如确诊脊柱发生了新鲜的压缩骨折,医生可能建议施行经皮椎体穿刺骨水泥置入(PVP)手术。
做了PVP手术,就一劳永逸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PVP术的作用是固定断裂的骨小梁、强化骨折的椎骨及止痛,但并不意味着骨质疏松得到了彻底治疗。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并预防骨折。中老年人推荐每日钙的摄入量为1000~1200mg,除外饮食摄入,每日补充元素钙500~600mg。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强化治疗效果。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比如合理的膳食、充足的日照、规律运动、戒烟酒和预防跌倒。
(作者:许子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