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按 “救命贴”吃药 险送命

作者:上官皇城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方文华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王芳玉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一直以来,网络上各种“救命贴”尤为风靡,不少人看到了还会顺手转发到朋友圈。

例如上图这样的:

事实上,这波操作不仅可能救不了命,甚至还会要命!

前不久,福州市民老张(69岁)就因为突发头晕、一侧肢体无力,自我判断为脑中风,遂按照“救命贴”建议服用阿司匹林以救命,但服药后不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的迹象。据老张的家人描述,老张吃完药后,手脚无力症状加重继而出现了双眼上吊、肢体抽搐伴口吐白沫表现,持续约3分钟后老张出现人事不省、二便失禁症状。家人见状吓了一跳,立马联系120紧急将老张送到了我院,我院神经外科方文华副主任查看患者后考虑为出血性脑中风可能性大,急查颅脑CT示颅内大量散在出血!考虑老张病情危重,遂将其送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诊治。在详细向家属解释老张患的是出血性中风,而服用阿司匹林不仅对病情没有帮助甚至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加重出血后,老张的家属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也感到无比的懊悔。

好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最新理念,积极探索多学科协作新模式,采用医护康药一体化诊疗(医师、护士、康复师、临床药师)为老张采取治疗,老张的病情逐渐有了起色,人的神志渐转为清醒,手脚的力气也有了恢复。在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后,老张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科普知识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又称为“脑卒中”,依据因血管堵塞缺血所致或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可分为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发生与年龄、遗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等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相关高危因素患病率明显升高,致使脑卒中的罹患风险明显升高,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恢复慢和社会经济负担大等特点。

肢体无力、胸痛该不该自服阿司匹林 由于受到错误宣传的诱导,老张这种行为并不少见。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能够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而若为出血性中风或其他严重出血性疾病,则口服阿司匹林意味着抑制机体的止血功能,只会加重患者出血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是非常危险的操作。同时,若患者疾病情况需要外科干预(如严重的缺血性卒中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口服此药后将会使得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外科手术变得尤为棘手,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升高。胸痛口服阿司匹林也是极其危险的操作,因为胸痛除了是缺血性心肌病外,还可能是主动脉夹层所致,而若因主动脉夹层导致胸痛,口服阿司匹林将导致患者出血进一步加重而危及生命。

出现肢体无力等考虑脑卒中的情况该怎么办 出现以上情况后,应将患者第一时间送至医院,以尽早获得准确的治疗。

(作者:上官皇城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方文华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王芳玉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