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张舒姗 陈冰琳
不久前,一位泉州阿婆来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阿婆全身遍布红斑、水疱,全身表皮松解面积>30%,眼结膜、口唇也出现明显糜烂溃疡。据家属介绍,阿婆已发热3天。
科室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要解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必须马上追查到底是哪种药物引起过敏。然而,阿婆既往史复杂,包括肺栓塞、痛风、心衰、高血压等,日常用药七八种,家属一时也难说清。
管床医生、主治医师王志强让家属尽快把所有阿婆近期常用的药物带到医院,医生对着一大袋子药逐一检查。其间,一盒还没吃完的“别嘌醇”引起了医生的注意。该药致敏性高,引发的重症药疹病例更多。
经询问,医生得知阿婆约一周前痛风加剧,听邻居说“别嘌醇”治疗痛风效果特别好,曾自行购买服用。
送检结果,“别嘌醇”被证实为致病因。
最终,在医护人员的倾力奋战下,几乎“体无完肤”的阿婆经过3个多星期治疗,重获新生,全身长出了新皮肤。
链接
如何预防药疹
首先,病人自身加强规范就诊、安全用药意识很重要。用药前应向医生准确提供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轻症药疹在及时停用致敏药后皮损可消退,而重症药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提醒大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自行用药。
若在用药后出现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不适,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及时到皮肤科就诊,争取确定致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