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它也会给病人机体造成损害,产生各种并发症。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过程中,最让病人痛苦记忆的莫过于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了,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指癌症病人在进行放疗期间或者放疗后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熟悉掌握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成因、症状、如何预防、如何治疗等措施,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常见问题,并提供实用的防护建议。
放疗后为什么会发生口腔黏膜炎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指继发于肿瘤放疗期间或者放疗后出现的口腔黏膜损伤。放射线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等,它们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由于射线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口腔腺体分泌减少、抑制身体免疫,使机体抵抗力减弱,引起口腔自洁作用的减弱或者消杀,导致口腔溃疡,出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它在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中发病率高达80%以上。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状包括口腔疼痛、灼烧感、溃疡、口干、味觉功能障碍等,严重的病人甚至可以发生进食障碍、营养不良、消瘦等严重并发症。面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带来的不适,只要我们了解其成因、症状和防护措施,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轻不适感,促进康复。
怎样防止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按照中华护理学会于2021年2月1日颁布的团体标准《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及护理》
1.在放疗期间建议戒烟、戒酒,多喝水,减少刺激性食品。
2.患者应每天自我评估口腔情况,有异常变化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做好基础口腔护理,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预防黏膜炎的发生,减轻黏膜炎的症状。
4.进食后和睡前推荐软毛牙刷刷牙,至少2次/d,每月最少换一次牙刷。
5.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漱口水清洗口腔,先含漱,再鼓漱,时间至少1min。
6.治疗期间禁用牙线和牙签。
出现症状如何护理
Ⅰ、Ⅱ级口腔黏膜炎护理措施
1.晨起、饮食后和睡前用软毛牙刷刷牙,至少2次/d。
2.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水溶液漱口,至少6次/d。
3.清水漱口后,再应用口腔黏膜防护剂或促使口腔黏膜恢复的药品。
4.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的食品。
5.调整食物的黏稠度、软硬度。
6.愈合之前尽量少佩戴义齿,义齿用后充分清洁。
Ⅲ、Ⅳ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措施
1.在Ⅰ、Ⅱ级口腔黏膜炎防护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2.对张口困难的患者,可以使用海绵棒清洁口腔。
3.对疼痛的患者,进食前可使用2%利多卡因或含有镇痛成分的漱口液。
4.对口腔干燥的患者,应多饮水。
5.多吃刺激唾液分泌的鲜嫩水果。
6.使用保证口腔湿润的漱口液。
科普小贴士
1.定期检查:治疗前医生会对口腔黏膜进行评估,但为了确保安全,患者仍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坚持治疗:一旦开始治疗,请遵医嘱,定时检查。
3.预防感染:治疗期间,患者身体免疫力较低,易感染疾病。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地,注意个人卫生。
4.学会自我调节:要懂得自我调节心态,保持开朗情绪,有助于康复。让我们一起关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为患者提供实用的防护建议,共同守护健康。
(作者:王金凤1 福建省立医院 肿瘤内科 主管护师
谢莉2 福建省立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