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中药煎煮 您学会了吗

作者:罗春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图1

图2

如何煎煮中药才能发挥中药汤剂最大的药效呢?是否就是简单的“三碗水煮成一碗”?中药的煎煮是一门学问。

煎煮器具选择

明代李时珍说:“煎药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古人强调用陶器煎药,因陶器与药物所含的各种成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煎出的汤剂质量好,加上砂锅传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因而沿用至今。玻璃和搪瓷制器亦可选用。近年来市面上出现多种形式自动煎药壶,采用陶瓷材质,不需要专人看管,不会沸溢,还有文武火之分,也是煎药的不错选择。不可选用铁锅、铜锅、铝锅。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起反应,降低有效成分的含量,甚至产生毒性。不建议使用高压锅、电饭煲来煎药,因为这些电器多是在高压或密闭的环境中“闷煮”,药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进入药液,而是大部分留在了药渣中,降低了药效,还可能产生一定危险。

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以洁净、少含矿物质或其他杂质为原则。目前所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等。

煎药的加水量

传统煎药“三碗水煮成一碗”,不是很科学的标准。 煎药头煎加水量根据煎药的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少、中药吸水性能的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来具体掌握加水量。一般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宜(即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第二次煎煮超过药渣1~2cm即可。这是一种行之方便,又比较容易掌握的加水方法。

煎药前的饮片浸泡

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以花、茎、全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的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酶败。

汤剂的煎煮次数

汤剂的煎煮次数,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煮为佳,一般药物煎煮2~3次。实验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所以说,汤剂的煎煮次数应该以两次或三次为最佳。煎煮后合并药液,约400ml,分两次服用,每次服200ml,小儿减半或遵医嘱。

煎药的火候

煎药火力的大小,中医习称为“火候”。火候主要包括“文火”和“武火”。文火,又称“弱火”,温度较低,水分蒸发缓慢;武火,又称“强火”,温度较高,水分蒸发较快。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煎药火候也有区别(见图1)。

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长短,一般与火力的强弱、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等因素有关。一般根据治疗作用来确定的(见图2)。

特殊药物如何煎煮

先煎: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先煮20~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煎;附子、川乌、草乌等毒性较大的药物,先煮45~6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后下:薄荷、砂仁等气味芳香的药物,应当在第一煎结束前5分钟投入同煎即可。

另煎: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物,宜单独文火另煎2小时,再与煎好的药液兑服,也可单独服用。

烊化:阿胶、龟甲胶等胶类药物放入碗中加适量清水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熔化即可。

包煎:蒲黄、车前子、辛夷等药材在煎煮时需要用纱布包好再进行煎煮。

冲服:人参、鹿茸、三七等贵重药物打粉后用适量温水或药汁冲服。(作者:罗春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