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春节出入境旅游人员增多

疾控专家提醒:警惕输入性疟疾

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张燕红

□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张燕红

■指导专家 泉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 王秋月 副主任医师

春节来临,归国人员明显增多,此时也是输入性疟疾的多发期。近日,全国多地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道。泉州疾控专家提醒:请归国人员高度警惕,谨防输入性疟疾!

对于“疟疾” 你了解多少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经输血感染或母婴传播。感染疟疾的症状通常在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后10~15天内出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早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很多人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所以没有给予重视从而未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而使得病情恶化。

“所有人均可感染疟疾,且可重复感染。”王秋月介绍,出国到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地区工作、旅居的人员,以及出入云南边境人员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

中国已在202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由于人员的跨境流动,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输入病例,并时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高度流行。

预防疟疾 出入境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那么,出入境人员该如何预防疟疾呢?王秋月提醒,出境前应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可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获取咨询建议,做好防护用品准备。

在疟疾流行区工作或生活时,可采用杀虫剂处理蚊帐、蚊虫驱避剂、穿长袖衣和长裤等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王秋月表示,在旅行期间和回国后至少1个月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相关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以便进行疟疾排查。疟疾确诊后,应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值得提醒的是,各级一线医务人员应保持疟疾警觉,主动询问发热病人流行病学史,及时规范进行疟疾诊治。不具备检测和治疗能力的,应及时寻求协助或进行病例转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