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老何最近苦恼万分,他一年前在体检时诊断出直径15m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医生建议行内镜手术切除,可是他因工作忙碌迟迟没有就诊,而今终于做完手术,病理提示为结直肠中分化腺癌。老何后悔不已,要是当初可以早点切除也许就不是这种结果了。而这罪魁祸首侧向发育型肿瘤究竟是何方神圣?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隐匿、预后较差的特点。其中,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简称LST,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LST好发于回盲部、直肠及升结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贴近肠黏膜表面侧向生长的扁平息肉样病变,因为其癌变率高,形态上贴近肠黏膜生长,所以有结直肠息肉中的“伏地魔”之称。
什么是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直径大于10mm,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主要沿黏膜表面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侧向发育型肿瘤。有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所有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0.8%被检出罹患LST,占所有被检出的肠道肿瘤的3.6%。LST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男女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与此同时,LST的病灶直径、肠道中的好发部位、黏膜下层侵及率等均不存在地域差别。
如何诊断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内镜下典型的形态特征。简单而言,凡是沿着结直肠的肠壁黏膜呈侧向生长的扁平状息肉,直径大于10mm的,均可诊断为LST。根据LSTs在内镜下的形态特征,又可将其分为两大型与四种亚型:颗粒型(granular type,LST-G),包括颗粒均一型(homogeneous,LST-G-H)与结节混合型(nodular mixed,LST-G-M);非颗粒型(non-granular type)包括平坦隆起型(flat elevated,LST-NG-FE)与假凹陷型(pseudodepressed,LST-NG-PD)。非颗粒型LST恶性程度较颗粒型高,其中又以假凹陷型最高。
如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由于LST恶变潜能高,一旦发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都应该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展。目前主流的处理方式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和外科手术两种方式。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及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对于选择何种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依据病变大小及浸润深度,目前认为,ESD术是治疗结直肠LST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如果病变已经浸润至黏膜下层或更深的LST则有淋巴转移的风险,外科手术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
如何预防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为了防止LST及进一步恶变的发生,改变生活方式是重点,比如健康饮食、均衡营养及适当运动等。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设备及器械的不断完善,人群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内镜筛查逐步普及。LST作为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内镜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主要的预防手段。
L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直肠型肿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更有回顾性研究发现直径>20mm的LST癌变率高达20%。因此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应该高度重视定期完善内镜检查,避免发生侧向发育型肿瘤。
(作者:林浩 福建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