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吃对红薯养人 吃错却伤人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红薯,又称白薯、番薯、地瓜等,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铁、硒等矿物质,也被大众称为“土人参”。

红薯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红薯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肾经,具有补中和血、滋补肾阴、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

研究显示,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却能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的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用红薯代替部分米面等主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

滋补肾阴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常吃黄色的番薯能够帮助我们滋养脾脏。

紫色的番薯有补肾阴的作用,适合常腰酸神疲、头晕耳鸣、少寐健忘、口干咽痛、午后潮热等肾阴虚者。

补中和血

红皮红心的红薯,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而且红薯还不容易生湿热,坚持长期吃这种红薯,可以改善面部气色。

强免疫

红薯中糖类物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较高,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利心血管

红薯当中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钾元素、叶酸等成分,对保护心血管有帮助。

其中钾元素可以保持身体里体液酸碱性,维持血压和心脏的正常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红薯的禁忌

红薯吃多易腹胀

不少人以为红薯能通便,多吃点能对身体有好处。但过多食用红薯,肠道里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腹胀、打嗝、放屁。

尤其是平时就容易腹胀、腹泻、嗳气、放屁多的人,不宜多吃。

吃红薯别忘减主食

红薯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与等量大米几乎相当,吃二两红薯就应少吃二两米饭。

建议不要把红薯完全充当主食,而是部分代替主食,最好不要超过主食的1/3。且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

空腹吃红薯烧心

红薯含糖量高,空腹食用时,胃肠道会分泌过多胃酸,刺激胃黏膜导致泛酸,吃完以后就容易出现烧心、反酸的感觉。

对于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多吃红薯容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引起腹部不适。

不宜与柿子同吃

红薯富含淀粉、糖分和膳食纤维,会刺激胃酸过量分泌。

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易产生不可溶解的“沉淀物质”,进而形成结石。再加上柿子中大量的果胶和纤维,容易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腹痛。

如果红薯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再吃柿子。

不碰黑斑红薯

黑斑红薯,其实就是被黑斑菌感染了。黑斑菌排出的有毒物质,能使红薯变硬、发苦,且用水煮、蒸或火烤均不能杀灭。

这些毒素进入人体,不但会对肝脏造成急性伤害,还会发生急性中毒。

红薯食疗方推荐

◆红薯小米粥

材料:小米、红薯适量。

做法:红薯去皮切小块,加小米、清水入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煮20~30分钟后,直到粥变黏稠即可,可加适量糖食用。

◆红薯生姜汤

材料:红薯250克,生姜3片,冰糖适量。

做法:红薯洗净后去皮切块,生姜切片;以上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适量的冰糖后即可饮用。

适合人群:大便不通者,常见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面色少华,口唇色淡,疲倦乏力者。

功效:润肠通便,健脾益气。

◆栗子红薯汤

材料:栗子200克,红薯200克,排骨2根,红枣4粒,姜2片。

做法:排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待用;栗子去壳去衣;红薯去皮切大块;红枣洗净拍扁去核。煮沸8碗清水,放入排骨、栗子、红枣和姜片,武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1个小时,放入红薯块,再煲2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缓解便秘。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