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微塑料在人胎盘中的发现率高达100%

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

梅斯医学

随着塑料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这些塑料制品释放出的塑料碎片,又会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进一步降解后分解成为“更微小但更严重”的威胁,即“微塑料”或“纳米塑料”。

微塑料(NMPs)是指直径在1μm(微米)至5mm之间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纳米塑料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更易进入人体,其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

胎盘中微塑料检出率高达100%

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测量了人类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得到的结果令人震惊!在接受测量的62个胎盘样本中100%地检测出了微塑料,浓度为每克组织中6.5~790微克。

“如果连胎盘中都存在微塑料,那么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的生命均可能受到影响,说明事态很严峻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Matthew Campen博士强调。

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及全身

去年,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学者们竟然在与外部环境没有接触的器官——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研究者从心脏收集来的5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包括心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心包脂肪组织(PAT)、心肌和左心耳(LAA),检测到直径20~469μm不等的微塑料颗粒。

最终,在所有的5类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直径从20到469μm不等。在心肌样本中也能找到PE,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达到了人体最深的解剖结构!

研究者还发现了另一个微塑料的来源途径,就是心脏手术本身。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接触到各种带有塑料成分的医疗器械,这也使得手术前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微塑料类型以及直径分布出现了改变。

先前,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

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微/纳米塑料的“温水煮青蛙”式健康危害

不夸张地说,NMPs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或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维也纳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仅摄入后2小时,纳米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而这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纳米塑料污染能够促进帕金森病以及痴呆症相关的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进而诱导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生。

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梅斯医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