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小何是个小胖墩儿,平日里宅家办公,三餐外卖,最爱奶茶炸鸡,还不爱运动。这样的生活让他倍感舒适,岂料却因此住进了ICU,命悬一线,罪魁祸首就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众所周知,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以急性上腹痛、血淀粉酶增高等为特征的常见急腹症。致病原因多种多样,胆道结石和酒精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类似小何这样“病从口入”的,由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生率甚至超过酒精性胰腺炎, 成为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并且趋于年轻化、重症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什么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医学专业名称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它是指急性胰腺炎合并静脉乳糜状血或血甘油三酯>11.3mmol/L,并排除其他病因引发的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甘油三酯升高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增多导致对胰腺本身的毒性作用、胰腺微循环障碍以及钙超载等有关。
如何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上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通过将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相结合来进行综合判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3项:(1)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3)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上述3项标准中符合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标准为空腹静脉血甘油三酯水平>1.7mmol/L。然而,一般认为,只有当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mmol/L,才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或者,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5.65~11.30mmol/L,但血清呈乳状,即所谓的“牛奶血”,且已排除其他病因引发的胰腺炎,也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需要警惕的是,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常无明显升高,不可通过血尿淀粉酶含量来诊断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如何治疗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主要有禁食、制酸护胃、抑制胰酶活性、抑制胰液分泌、大黄促进胃肠动力、抗凝、补液及营养支持等,必要时还需予胃肠减压、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针对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治疗主要是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此外,该类胰腺炎的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血高胆固醇血症,所以,还需兼顾血糖、血脂的治疗。有研究显示将血甘油三酯水平控制在5.65 mmol/L以下,可以有效阻止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进展。
如何预防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
为了防止HLAP的复发,改变生活方式是重点。比如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高热卡摄入。再比如戒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一部分人群除改变生活方式外还需服用降脂药物来控制血甘油三酯水平。常见的降脂药物包括贝特类、他汀及烟酸类等。管理好血脂、血糖可以有效防止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的复发。
近年来,高甘油三酯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不断上升。虽然轻症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后可痊愈,但是如果不控制血脂的话,复发率非常高,并且每次发病均给胰腺带来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发慢性胰腺炎。如果是重症患者,则死亡率非常高,有研究统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36%~50%。因此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应该高度重视血脂、血糖管理,避免发生高甘油三脂性急性胰腺炎。
(作者:林浩 福建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博士研究生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