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直肠癌放疗后 康复期如何护理

作者:董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疗科

直肠癌放疗后,患者进入康复期,此时护理与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期护理

1.饮食护理:放疗期间,患者的肠道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康复期,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梗阻等并发症。

2.皮肤护理:放疗期间,患者的皮肤可能受到放射线的影响,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瘙痒时,避免用力搔抓,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感染。

3.运动与休息:放疗后,患者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等,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注意事项

1.预防感染:放疗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容易感染。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感冒患者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2.观察症状:放疗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这些症状可能与放疗后的肠道并发症有关,如肠穿孔、肠梗阻等。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3.情绪调节:放疗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情绪调节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避免过度劳累:放疗后,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在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量力而行,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习惯,有助于身体康复和精力充沛。

5.保持大便通畅:放疗后,患者应关注大便通畅情况。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梗阻等并发症。患者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等;适当运动和腹部按摩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6.注意观察放射性肠炎的症状:放射性肠炎是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肠道炎症、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放疗史。早期治疗放射性肠炎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7.保护造瘘口皮肤:对于进行过肠造瘘手术的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过度用力;使用合适的敷料和护肤用品,以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调整生活方式:放疗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戒烟限酒,避免久坐不动,保持适当的体重;保持心情愉悦,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患者需要关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运动与休息等;同时注意预防感染观察症状,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放射性肠炎的症状,保护造瘘口皮肤,调整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等问题,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疗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