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脑卒中救治 不只有用药

作者:林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脑病科 住院医师

脑卒中,也是中国人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已位列中国居民十大死因之首,也是主要致残原因之一。

一旦发生脑卒中,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在缺血性卒中早期,刚刚发生的缺血区还未完全形成梗死核心,但每推迟一分钟救治就有约190万个脑神经元坏死,因此,及时开通血管是最重要的救治手段。

早期识别很重要

脑卒中常见典型症状为突发起病的面瘫、肢体瘫痪、语言功能障碍,也可合并头痛、头晕、记忆、情感甚至意识障碍等非典型症状。记住典型症状有助于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为急诊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卒中

急诊救治争分秒

急性脑卒中及时救治是关键,如未及时得到规范救治,每延迟1分钟治疗,将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轻则导致偏瘫、失语等,重则导致死亡。

规范治疗效果好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这为众多卒中患者及相关危险人群带来希望。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出血性卒中的治疗,应该根据出血类型、出血量及出血部位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等不同方式治疗。而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卒中的一种主要类型之一。资料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在3%~5%之间,第一次破裂后的死亡率在30%左右。从以上数据可见,颅内动脉瘤有其恶性表现,一旦破裂后果严重。然而,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属于良性疾病,可以很好地治愈。一般认为,如果是偶然发现的未破裂动脉瘤,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的要考虑治疗:大小大于5毫米的,形态不规则的,后循环的,引起占位效应但没有出血的,病人比较年轻的,心理负担比较重的。

危险因素要知道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及其他心脏病、高脂血症、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等。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分级预防乐逍遥

据统计,80%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发病以及复发的关键。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脑卒中发生前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调整等。

生活习惯调整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药物控制包括通过药物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房颤等的药物干预(抗栓、降压、降脂、血糖控制)。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预防,避免中风复发。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血栓风险,以及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烟雾病等进行手术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再发。

(作者:林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脑病科 住院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