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从医院看病回家后 如何做好消毒

作者:陈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医务处 助理研究员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

医院里会通过哪些途径发生交叉感染

1.接触传播:当一个感染者与另一个没有感染的人接触时,如果后者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就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呼吸道飞沫、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表面等方式被传染。

2.空气传播:主要为飞沫传播,感染源排出的飞沫液滴较大,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短,易感宿主在1m内可能发生感染,或者感染源排出的飞沫在降落前,表层水分蒸发,形成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能长时间地游动,长距离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原体的飞沫。特别是在封闭、拥挤的环境中,飞沫传播的风险更高。

3.消化道传播: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水、接触被污染的表面等方式进入人体消化道,导致感染。如果食物或水中含有病原体,或者手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食物或水,就有可能发生消化道传播。

4.生物媒介传播:若医院有动物、昆虫等,能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类传播的中间宿主,如蚊子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等。

5.血液传播:血液传播通常发生在医疗环境中,例如注射针头、手术器械等被病原体污染,或者输血时使用了含有病原体的血液。此外,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也可能导致血液传播。

从医院回家后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尤其是家里有体抗力较弱的老人或儿童,从医院看病回家后,应加强做好预防交叉感染措施,有效地降低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回家后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这是因为病毒和细菌在封闭环境中更容易繁殖。空气流通,可以降低病毒在室内的存活率。

2.个人物品消毒

从医院带回家的个人物品,如钱包、手机、钥匙等,都可能沾染病菌。建议使用酒精棉片或消毒湿巾对这些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衣物及时清洗

在看完病回家后,应立即将医院的衣物进行清洗。即使衣物没有明显的污渍,也需要进行清洗,去除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洗涤时,可选择高温洗涤或者加入衣物消毒液。

4.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消毒

我们忽视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但它们实际上是细菌和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可以使用酒精棉片或消毒湿巾对它们进行擦拭消毒,定期使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手机屏幕,可以有效杀死细菌和病毒。

5.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回家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至少20秒。如果没有水源,可以使用酒精含量至少60%的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6.家庭物品表面清洁与消毒

家里的各种物品表面,如桌子、椅子、门把手等,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源。应定期对这些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消毒时应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消毒剂的气味滞留。

(作者:陈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医务处 助理研究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