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逐步发展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超过500万,其中近300万在中国。
为了让众多帕友能得到更实用的帕金森病治疗知识,在4·11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的四位专家: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汪银洲,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魏德,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振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洪文瑶共同做客《大医生开讲·省立直播间》,分享帕金森的知识。
截至发稿,本期节目在福建卫生报直播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福建日报视频号、福建省立医院视频号等多平台的观看与回看量超41万人次。
深入浅出教大众认识帕金森病
“有时拿轻的东西手会抖,拿重物不会抖,这是帕金森病的症状吗?”“我的眼睑会下垂,这是帕金森病早期吗?”“走路时迈小碎步,还容易摔倒,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尽管大众对于帕金森病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从直播评论区的留言中可以看出,观众对帕金森病症状的了解还较为空白。
为此,汪银洲主任用深入浅出的科普,就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做了详细介绍:
01
静止性震颤(手抖):是帕金森病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这种手抖表现为静止状态下的手指的搓丸样运动,尤其在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会加重。变换位置或开始活动时,这种震颤通常会减轻或停止。
02
肌强直:患者在早期会表现出关节僵硬、肌肉发紧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逐渐影响到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03
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以手指精细动作如解或扣纽扣、系鞋带、拧瓶盖等动作缓慢,晚期因肌张力增高导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难。除此之外,很多帕友会出现步态的变化,行走时起步困难,仿佛脚底被胶黏住一般,起步后身体前倾,步伐小且越走越快,难以及时停止,且转身困难。
赵振华主任医师表示,除了上述运动症状,病人还会出现便秘、嗅觉减退、情绪改变,以及出现夜间多噩梦、大声说梦话等睡眠障碍问题。当然有这些症状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还需综合判断。
无法治愈能否直接“躺平”
和很多慢性疾病一样,帕金森病无法治愈,那么,得了是否就直接“躺平”不治了呢?
帕金森病虽无法治愈,但若能积极面对,保持好心态,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注意日常生活调整和锻炼,就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肉毒毒素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作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肉毒毒素注射是治疗局部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运动与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则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全程。”赵振华说。
安装脑起搏器为治疗提供新选择
洪文瑶副主任医师提到了帕友们的一个较为常见的“开关现象”。它表现为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药效逐渐减弱,症状逐渐加重,直到下一次服药前,症状达到最严重的时刻。这种现象被称为“关期”。当患者再次服用药物后,药效逐渐增强,症状逐渐减轻,直到下一次服药前,症状达到最轻的时刻。这种现象被称为“开期”。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期”和“开期”之间的突然转变。
针对此类患者,安装脑起搏器提供了治疗新选择。医生只需通过植入电极刺激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就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相关的副作用。
洪文瑶指出,安装脑起搏器有适应症:
1.被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且病程持续3~5年以上;
2.尝试各种药物治疗,但药效不太理想,症状出现波动;
3.出现运动并发症,如不自主的肢体扭动等异动症状。
对于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度精神疾病的患者,及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则不建议手术。
帕金森病治疗迈入“机器人时代”
目前,随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运用的增加,省立医院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中,也步入了“机器人时代”。
据魏德主任介绍,脑科机器人在帕金森病手术前能准确地定位靶点并规划手术路径,可将手术精准度提高到1mm以内,并实现真正的微创手术。此外,有了机器人的辅助,手术流程大为简化,手术时间也相应缩短,减少了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实现了加速康复的目的。
凭借其优势,目前省立医院的脑科机器人在处理脑肿瘤、脑血管疾病以及癫痫等神经外科手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专业医生贡献“集体智慧”提高治疗效果
今年以来,省立医院构建了14个“1+N ”的医学中心模式,神经医学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据汪银洲介绍,神经医学中心的成立,打破了以往患者只能接受单一诊疗服务的模式。以帕金森病来说,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接诊的“1”位医生可以发起会诊,召集“N”个学科的专业医生贡献“集体智慧”,最终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资源的整合,新的就医模式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体验。”魏德补充道,有了省立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的帕金森病学科群,内外科医生可以联合诊治复杂的帕金森病患者,联合查房,每时每刻关注疾病变化。不仅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还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更经济实惠的医疗服务。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省立医院
特别鸣谢:大福盛荟健康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