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建发病率第四的癌

胃癌这样防

本报记者 刘伟芳

扫描二维码,加入卫生报肠胃健康交流群,一起来问医生。

□本报记者 刘伟芳

“平时吃完饭常感觉胃闷闷的,需要做胃肠镜吗?”“体检发现胃里有间质瘤3毫米,要处理吗?”“肠易激综合征会癌变吗?”“87岁老人发现胃癌还能治疗吗?”“胃癌手术后,胃瘫了怎么办?”……

在最新的2023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中,胃癌发病率占我省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死亡率第三位。

4月17日,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内科科副主任、胃肠肿瘤内科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奕贵教授做客《医生我想问》直播间,为大家分享养胃、护胃、防治胃癌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已超21万人次。

分餐使用公筷

杜绝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是1类致癌物(确定会对人体致癌)。我省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区域,感染率高达59%。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不良环境和饮食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可由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逐渐向胃癌演变。

陈奕贵教授提醒,要及早发现并根除HP,降低胃癌发病的概率。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因而要注意分餐,使用公筷。发现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或检查出胃炎、胃溃疡、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患者,需要接受规范的治疗,不可擅自用药,也不建议私自中断治疗,以免增加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加大治疗难度。

此外,一人患上HP,建议全家一起检查治疗,以免家庭内部交叉感染。

生活规律

是最好的养胃方

很多网友提问该如何养胃。对此,陈奕贵教授表示,生活规律是最好的养胃方。

陈奕贵教授提醒:“喝粥,喝茶油等所谓养胃的方法,都不如定时定量的一日三餐,细嚼慢咽。少吃隔夜饭菜,少吃煎炸烤、腌制、熏制的食物,少吃夜宵,戒烟限酒,就是对胃最好的保护。”

此外,熬夜作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型毒品”,也是致病诱因之一。

研究证明,熬夜会引起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紊乱,作息不规律又会影响饮食,很多爱熬夜的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夜宵多是油腻、刺激的食物,让工作了一天的肠胃在夜晚仍得不到休息,刺激胃液大量分泌,久而久之,造成胃黏膜损伤溃疡,甚至逐渐癌变。

胃还是人的“第2张脸”,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黏膜保护层受损,最终形成溃疡。

莫恐慌不拒绝

胃镜检查是金标准

长期从事胃肠肿瘤的诊疗,陈奕贵教授最惋惜的是临床上70%的患者就诊时都已经是中晚期了。而在日本,这个数字不到30%。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偏差,最主要是在于胃镜筛查的力度。

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遗憾的是,因为是侵入性检查,国人接受度并不高,等有严重症状时才考虑胃镜检查,往往已经是胃癌中晚期了。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符合以下第1条、第2~6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胃镜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如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上海、福建、浙江等;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老胃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有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者。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

支持单位: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