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上,62岁的刘阿姨(化名)如往常一样在厨房忙活,突然发现右边手脚完全不能活动,摔倒在地板上,正要向家人呼救,却无法正常说话。儿子王先生(化名)听到动静,赶到厨房,立即觉察不对,第一时间将其送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急诊科及神经科医师快速评估,确诊为“脑梗死”,也就是俗称的“中风”。脑卒中救治团队通过静脉溶栓、急诊取栓的方式,快速开通了刘阿姨闭塞的左侧大脑中动脉。术后刘阿姨右侧肌力、语言功能即刻就得到明显的改善。由于救治及时,以及后期的药物和康复治疗,出院时刘阿姨肢体肌力、语言功能恢复如初,街坊邻居都难以相信她竟然得过“中风”。
时间就是大脑,及时救治很关键
急性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80%,其治疗时间窗窄,如未及时得到规范救治,每延迟1分钟治疗,将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轻则导致偏瘫、失语等,重则导致死亡。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情况,怀疑发生中风时,试着做做以下三组动作,就知道是不是得了中风:一是对着镜子微笑一下,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二是将双手伸直平放于胸前,如果有一只手往下掉,则说明肢体出现了偏瘫。三是说一段原来会说的句子,如果现在说不出来了,或是找不着词了,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以上三个动作中出现任何一个都可以判定已出现了卒中,应第一时间就医。可以参考“FAST”和“中风120”,作为早期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可防可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
超过40岁的人都需要进行脑卒中筛查,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流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卒中风险评估。
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脑卒中。
(一)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7点: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以下5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5.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关注所在城市的卒中急救地图和生活区域的卒中中心。
(作者:林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脑病科 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