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护士节,护士群体再一次站到了舞台的中央。被唤作“提灯女神”的她们是距离患者最近、接触时间最长的专业人员,撑起了医院的“半边天”。现实中,护理队伍一边面临专业毕业生人数饱和,一边遭遇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护士人手不足的窘境。
这让人疑惑,“提灯女神”的职业为何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呢?
护士工作强度大
一天走3万多步,晓芸(化名)的微信步数霸榜了朋友圈。晓芸的职业是长庚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福州鼓楼金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专职“网约护士”,但她笑称自己的步数能和外卖员匹敌。
“一天要去十几二十个患者家中护理,不论刮风下雨,患者有需求,我们就得安排人去。”这是晓芸工作的常态。
在很多人看来,护士的职责就是观察病情、病情速记、抢救急救、机械排痰等等,都是护理工作涵盖的细项。但这仅仅是他们的基本工作。同在这家服务站工作的护士长晓兰(化名)告诉记者,服务站里日常的工作至少得配6名护士,但他们目前只有4名护士。忙起来时半天沾不到椅子,喝不上一口水。若遇上流感高峰期,护士们一天的工作时长可达13小时。“所以大家全都练成了全科护士,能包揽所有护理的活。”
据相关主管部门信息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65.2%的临床一线护士每天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临床护士数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护士为患者实施的护理服务“缩水”。
“重医轻护”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医院招不到护士,原因并不是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少,相反,护理专业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扩招,招生人数已达到市场饱和。为此,护理专业招生数量近日还被纳入了国家管控范畴。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护士招不到、留不住,一方面原因在于医院招聘少,另一方面,一些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待遇跟不上,毕业生不愿意去。
事实上,在一些医院,医院管理者将专家、硬件设施、医疗设备视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却不愿在护士配比上有过多投入。此外,一些医院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等,干着一样的活,却同工不同酬、没有编制社会承认度低,也促使不少护士选择了离职或转岗。
“我就是领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在省内某县医院工作的护士长李梅(化名)略带自嘲地说。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县级医院护士收入普遍很低,就连护士长的绩效奖金都远比不上一些年轻医生。由于工作强度和待遇不相匹配,李梅坦言,这些年年轻护士离职和转岗人数较她年轻时多了许多。
除了工作量与待遇的不匹配, 护理职业没有得到大众应有的尊重,甚至一些医院“重医轻护”现象严重,也让不少护士对这份职业无法产生归属感。
“医院不是消遣、休闲娱乐的消费场所,而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是一些患者到医院看病,如同进了饭店消费,对护士颐指气使,甚至称呼护士为‘服务员’。有时我们的年轻护士换药稍微慢一些,或者没有‘一针见血’就被患者谩骂,甚至人身攻击。”身为护士长,李梅回忆起工作中遇到的情形,既对护士无端被指责感到心疼,又对患者们的不尊重感到愤愤不平。
并非只是单纯数量上的短缺
一些受访护士认为,随着医学专科的不断细分,在某些医院,护士短缺并非只是单纯数量上的短缺,还包括高学历、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难培养。
相比普通护士,专科护士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更加深入和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儿科、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特定领域,能提供更精准和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比如对于伤口的护理,普通护士可能只是简单地换药处理,而对于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来说,他们可以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判断,进而运用不同的‘武器’和治疗手段去处理,达到加快伤口恢复的目的。”省立医院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曾碰华说,“每当得到患者和家属感激的肯定和夸赞,我就会感到护士这份职业存在的价值。”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南平市第一医院产房助产士魏秀兰。工作20多年,魏秀兰拥有非常丰富的助产经验。一个宫口指检,她能快速了解产妇宫口、骨盆、胎位等情况,判断产妇适合顺产还是剖腹产。魏秀兰对于护士这份职业充满了自豪感,“平时一些老助产士还会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这些医生也会称呼我们‘老师’”。
成为一名专科护士不仅提升了个人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在职业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更具优势。然而,一些相对基层的护士在采访中坦言,在医院护士人手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难以抽调护士进行专科化培养。因此,专科护士的培养还需要医院管理层面更多的重视和投入。
护理工作面临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护理专项规划、加快护理改革发展、加强护士培养培训等重要举措,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 8%的增幅逐年增加,护士队伍的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8万人,注册护士563万人。但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的床护比(医院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得少于1∶0.4的要求,以及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的要求计算,全国护士人数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末,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约4400万。按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以现有的护士数量,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护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进步,国家正加大“无陪护病房”“互联网+上门护理”的推广力度,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也有了更高质量、人性化、多元化的期待,这些新情况、新变化,都要求护理工作不断扩大服务内涵和外延,持续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