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党中央、国务院就高度重视眼健康工作;聚焦沙眼、白内障、儿童青少年近视等眼病防治和低视力康复,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近视防控任重道远,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一项技术就能解决的,需要多种措施联合使用,下面从几方面浅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
习惯
学习的习惯 ①坐姿:眼离一尺、胸离一拳、笔离一寸;②光线:环境光线适中,照度150lx~600lx(勒克斯),300lx~400lx最佳;③时长:遵循“3010”法则,近距离用眼30分钟,远眺休息10分钟。
生活习惯 ①户外:白天户外运动,>2小时/天,>14小时/周;②视屏:电子产品危害,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控制电子屏幕注视时间;③饮食:不挑食,饮食营养均衡;④睡眠:学龄期儿童睡眠时间8~10小时/天。
戴镜
明确近视,配戴合适眼镜,度数>-1.0D,建议常戴,若需要而没配戴眼镜,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眼睛的调节功能,甚至引起斜视。眼镜可以选择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如果近视度数加深比较快,框架眼镜可以考虑选择周边离焦镜片,甚至配戴角膜塑性镜(即“OK镜”)或者周边离焦软镜;配戴隐形眼镜,务必注意眼部清洁卫生,操作得当避免角膜损伤。由于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近视度数会不断变化,因此配戴眼镜后,记得定期复查,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年龄越小、度数变化越快,复查就应越频繁;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有不适症状随时复查。
药物
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适应症:年龄为4岁至青春期的近视人群,近视等效球镜度年增长量≥0.5D,或眼轴长度年增长量>0.3mm,伴有近视快速进展危险因素的儿童可较早干预。禁忌症:对莨菪碱成分过敏、患青光眼或有青光眼倾向,颅脑外伤、心脏病等人群禁用;调节力低下、低色素者等慎用。用法:推荐使用方法为每晚睡前1次,1次1滴。不良反应:瞳孔散大、畏光和眼压升高,调节能力和近视力下降,过敏反应,刺激性反应等。还可以配合使用缓解视疲劳、人工泪液、降眼压等其他眼药。
红光
低强度单波长红光治疗仪,原理:低强度单波长红光反复眼部照射可引起脉络膜血流增加,进而增加脉络膜厚度、血液循环及供血量,抑制近视眼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进展。对象:3~16岁近视相关儿童青少年,近视快速进展(≥0.75D/年),且对其他防控方案不敏感者。用法:每天≤2次,每次≤3min,两次间隔>4小时。效果:上述方案下依从性达75%,延缓近视进展达87.7%。
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适应症:病理性近视。方法:用异体巩膜或其他加固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黄斑区薄弱的巩膜。作用机制:机械性加强后巩膜,植入材料最终与受体巩膜合为一体;形成巩膜新的血管网,改善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营养;对巩膜局部起刺激作用,相当于生物学组织疗法。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家长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一技、一方、一法、一药、一器”,应转变“重治轻防”的错误观念,走出“查病—治病”误区,坚持抓早、抓小,预防重于治疗,近视防控在策略上应是多方共建、攻坚克难,具体措施应是多措并举、联合防控,实施全面视力健康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蒋建伟1 医学硕士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眼科 副主任医师
陈丹云2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眼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