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下 它是中暑“万能药”吗

藿香正气水 喝对还是喝错了

本报记者 林颖

□本报记者 林颖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不断标红的高温让“中暑”一词冲上了热搜,与此同时,常备药藿香正气水也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走进药店,主推的C位产品里准少不了它,甚至一些企业也为需要高温作业的员工发放藿香正气水用于解暑。

实际上,藿香正气水作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及胃肠型感冒的药物,本身并不能用来预防中暑,甚至用不对还会加重中暑症状。

一支藿香正气水下肚,男子晕厥倒地

前不久,家住福州的陈先生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在福建省立医院就诊时,他被诊断为急性肺炎,医生给他挂了一瓶头孢西丁钠。

挂瓶后半小时,陈先生离开了医院。路上,他因感觉发热、胸闷、腹胀,认为自己还有中暑症状,便又前往街边药店买了一盒藿香正气水,口服了一支。

谁知大约15分钟过后,陈先生开始感到心慌气短、面部潮红、心率加快、头痛头晕,之后突然昏厥倒地。

陈先生被送至省立医院抢救,接诊医生经诊断,发现他是同时使用了头孢类药物及藿香正气水,导致二者相互作用,发生了双硫仑样的中毒反应。

明明是中暑的常备药,怎么会引起了中毒反应?

藿香正气水+头孢会中毒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省立医院副主任药师李彩景。

他告诉记者,在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服药期间,患者如果再服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药物,就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这种症状多在两种药物联用的5分钟到1小时内出现。患者轻则出现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重则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甚至死亡。因此,服用藿香正气水后的7天内,都不能服用头孢类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民众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联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若病情较重、变化迅速或服药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省立医院副主任药师孙红说,她还提醒民众,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患者在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也不要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特别是司机在开车期间服用,容易被判为酒驾。

正气水、口服液,别再傻傻分不清

相比于藿香正气水,同为藿香正气“家族”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服用起来则没有那么多的禁忌。

从成分上看,这两者的处方组成相同,功能主治相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藿香正气水中乙醇(酒精)含量为40%~50%,相当于40度的“酒”,而藿香正气口服液则不含乙醇。因此,对于酒精过敏的患者而言,在不适宜服用含酒精制剂的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藿香正气口服液。

从口感上来说,二者也有不同,藿香正气水药性较为峻猛, 服用时刺激感强,而藿香正气口服液药效更温和,口感也较好接受。

除了液态款的藿香正气水和口服液外,藿香正气家族成员中还包含了胶囊、软胶囊、正气滴丸等,它们均不含酒精成分,药效也类似于口服液,相对温和。

要注意的是,服用藿香正气系列后,都要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在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另外半夏与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等)存在配伍禁忌,所以也不能与含有乌头类的中药或中成药同时服用,如小活络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藿香正气是中暑“万能药”吗?

“中暑了,赶紧喝一瓶藿香正气”,这是不少民众应对中暑的第一反应。

藿香正气真的是中暑的“万能药”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了解一下中医所认为的中暑。在中医看来,中暑有“阳暑”和“阴暑”之分。

在烈日下劳作或长时间呆在高温环境中,出现高热、烦躁、口渴、汗多等症状,这一般是中了“阳暑”。

夏季过分贪凉,长时间吹空调、喝冷饮、生食大量瓜果蔬菜、冲冷水澡、涉水淋雨、反复在室内外走动,这些不恰当的习惯,会导致寒湿侵袭,引发低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就是中“阴暑”。

对于阳暑的治疗,中医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比如清暑解毒颗粒就比较适合阳暑轻症的治疗。而藿香正气系列属于温热药,适用于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的“阴暑”症状,若用其治疗“阳暑”,则无疑是火上浇油。

李彩景指出,中阳暑喝藿香正气是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的误区,正气水含有的酒精成分会使细胞脱水,促进排汗。很多劳动者高温环境下作业自身出汗量本就多,如果不注意补水,喝完藿香正气水后会更容易造成脱水,加重症状。

“藿香正气水或口服液都没有预防中暑的作用,其所含的生半夏成分有一定毒性,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因此不要随随便便就喝一瓶下肚。”孙红表示,不管是在“烧烤天”还是“桑拿天”,多补水、多休息、多通风,避免长时间日晒,才是预防中暑的关键,一旦病情严重,一定要立即就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