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他们可能是加班到深夜的工程师,可能是球场上的运动员,可能是酒桌上推杯换盏的打工人,也可能是你身边的亲人朋友。研究表明,9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早期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方法。
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总体抢救成功率极低,美国抢救成功率达30%,而中国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当心脏、呼吸骤停时,4分钟内抢救的存活率50%,4~6分钟存活率10%,超过6分钟只有4%的存活率,超过10分钟抢救的存活率就更低了。因此,黄金抢救时机仅为4分钟,抢救越早越好,争分夺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当发现心脏骤停时我们该怎样急救。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流程
1.环境评估
当发现有人倒地,快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可救护别人。
2.判断意识
轻拍重呼,用双手轻拍伤员的肩膀,在其两侧耳边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如果无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
3.高声呼救
“救命啊!有人晕倒了!快打120!”
4.判断心跳和呼吸
先判断有无心跳,通过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心跳,用右手中指和食指从喉结处旁开2cm触摸近侧颈动脉搏动,需触摸5秒以上10秒以下,判断有无搏动。
再判断病人有无呼吸,耳朵贴近鼻孔感觉气流,眼睛观察病人胸部起伏,用时5~10秒。
有,则将患者身体置于侧卧,等待120到达。
无,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5.胸外心脏按压
将伤员仰卧于平地上,头与躯干处于同一平面。救护人跪于伤员的一侧,松解衣物,充分暴露胸部。两腿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交叉重叠,左手掌跟紧贴病人胸部,左手五指翘起,上身前倾,双臂伸直,用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并有节奏地按压30次。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胸骨中下1/3处)
按压手势:一只手掌压在另
一手背上,双手交叉互扣。
按压深度:成人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6.开放气道
将伤员头偏向操作者,清除口鼻腔异物。
无意识状态时,舌根后坠,会导致气道受压。
需采用仰额抬颏法开放气道:
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置于下颌处向上抬。
嘴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7.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两侧的鼻孔,打开患者的口腔,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大于1秒,观察胸廓微微抬起,间隔时间1秒左右。反复进行。
8.持续2分钟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按照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30∶2的频率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后评估心肺复苏是否成功。
如何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
心肺复苏生效:
1.自主呼吸恢复
2.颈动脉活动可触及,自主心跳恢复
3.口唇青紫逐渐转为红润,肢端转暖
4.神志转清或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心肺复苏无效:
患者呼吸与脉搏没有恢复正常,则进行下一轮的30∶2的心肺复苏,直至复苏成功或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场。
抢救成功的关键
把握黄金4分钟,抢救越早越好,争分夺秒;
抢救过程中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按压深度:胸骨下限深度5~6cm;
按压后保障被救者的胸骨完全回弹;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请大家关爱生命,关注心肺复苏。学会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将为更多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
(作者:蔡淑贤 漳州市医院 MICU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