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了解乙肝 不再谈“乙”色变

本报记者 陈坤 陈香

郑琦

黄尧

曾达武

扫描二维码,加入卫生报肝病健康交流群,一起来问医生

目前,全球约有2.57亿乙肝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大医生开讲》栏目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琦,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尧,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达武做客直播间,分享乙肝的防治知识。

截至目前,本次直播多平台观看和回看人次达39万。

患者需要完整专业的评估

避免增加肝脏负担

2020年全球肿瘤报告显示,这一年全球新增肝癌患者91万人,中国新增肝癌患者41万人,几乎全世界一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目前在中国引起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没有在合适时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一般会经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据统计,在我国,每16个人里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郑琦教授首先为大家解释了何为乙肝。乙肝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如果感染了乙肝,一般称之为乙肝感染者,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还有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

确诊乙肝需要做哪些检查?郑琦教授说,如果是初次检查,首先是常规的乙肝两对半检查;如果你已知是乙肝感染者,那么需要常规行乙肝两对半定量、乙肝DNA、肝功能、B超和肝硬度检测,以及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

“有一些患者找我们看病时就一句话:医生你不要七查八查,我只要查肝功能,我前两年刚做的B超没问题。实际上,医生们在大量的门诊病例中遇到过太多原先检查正常,过了两三年就发展成肝癌的患者。”郑琦教授说。

我国是肝癌的大国,全球有接近一半的肝癌都在我国发生。

黄尧主任医师说,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指的是:

①乙肝和/或丙肝病毒感染;

②长期酗酒 (酒精性肝病)、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使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血吸虫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③肝癌家族史;

④年龄大于40岁,男性。

符合以上任意条件之一的人群都需要密切随访,定期检查。

针对高危人群,建议提高体检的频率,半年进行一次乙肝和肝癌相关的筛查。

很多人谈到乙肝都会很害怕,因为有一个印象,乙肝病毒很容易传染。比如身边的亲朋好友,如果患有乙肝,跟他共同进餐的时候,是否会有被传染的风险?

曾达武主任医师解释,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占了40%~50%,其次是血液传播,还有性接触传播。而生活中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

对于乙肝人群,建议查一下两对半有没有表面抗体阳性,如果呈阳性就表示处于保护期。如果是阴性,应该主动接种乙肝疫苗,让自己产生抗体保护,这是最关键的。在家中,个人卫生用品不公用,尤其是剃须刀这一类易产生黏膜破损的血液传播风险的工具。

曾达武主任医师还分享了乙肝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乙肝患者最怕增加肝脏负担,所以首先提倡低脂饮食,尽量减少脂肪肝的形成;其次是饮食卫生,避免吃发霉的花生等含黄曲霉素的食物;三是不建议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

并非所有乙肝患者都会走向肝癌的结局。黄尧主任医师说,如果没有在合适时机做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任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会导致肝脏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最终导致生命的终结。所以慢性乙肝人群要重视疾病的进展与治疗。

一些药物易诱发肝功能衰竭

非肝病科医生应注意对乙肝人群的评估

“提前干预和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因为这关乎生命!”直播中,郑琦教授重点提到了乙肝特殊人群的防护。

一些药物会诱导乙肝暴发,比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乙肝病毒感染者用这类药前如不尽早抗乙肝病毒治疗,可能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肝衰竭。想要肝移植,又无法立刻有合适的肝源,这种病人抢救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

近年来,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不断推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包括对非肝病专业医生的普及,使得很多临床医生开始对乙肝特殊人群予以高度重视。

三位医生也共同呼吁,临床医生在治疗前,应对乙肝患者充分评估和预防性治疗,从而避免在治疗的过程中诱发乙肝病毒暴发,导致肝功能衰竭等悲剧的发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