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胃全切除术后警惕“变性”

作者:詹自雄 福建省立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八年前,林大叔因胃癌接受了全胃切除术。术后他努力适应着没有胃的生活,饮食规律易消化,术后五年定期复查均未复发,此后未再复诊。然而,近期林大叔开始感到记忆力大不如前、易疲乏、行走不稳,特别是在夜晚灯光暗淡的地方更是行走困难,并且逐渐出现手脚麻木,甚至出现了小便失禁的症状。这些症状让他感到痛苦不堪,于是近期就诊神经内科。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们确定林大叔患上了维生素B_12缺乏引起的亚急性联合变性和恶性贫血,幸亏就诊较为及时,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维生素B_12主要参与神经髓鞘维护和骨髓造血。而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_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脑、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的多部位联合损害性疾病,该病多呈亚急性起病,常在两三个月内逐渐加重。在神经症状出现前,多数患者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表现,出现倦怠、无力、心慌、头昏、腹泻、舌炎等,部分患者神经症状可早于贫血。周围神经症状常表现为手指及足趾对称刺痛和灼烧感,呈持续性,双下肢较重,常从足趾向小腿逐渐进展。脊髓受损多表现为逐渐出现的肢体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踩棉感、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晚期出现肢体瘫痪及大小便失禁。脑部受损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晚期可出现精神错乱。

为何林大叔会患上这种疾病呢?这与他八年前的全胃切除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维生素B_12多从动物类蛋白中获取,而自身无法合成。动物类蛋白食物进入消化道内,在胃液的作用下维生素B_12被释放,并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结合形成维生素B_12-内因子复合物,最后该复合物在回肠末端被吸收。胃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失,导致维生素B_12无法正常吸收,最终缺乏致病。

福建省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近年来,随着胃全切除术的广泛应用,因内因子缺乏导致的维生素B_12吸收障碍患者逐渐增多。因为人体内的维生素B_12储备可维持需求接近5年,所以胃切除的患者在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生素B_12储备逐渐耗尽,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症状便会逐渐显现。

因此,对于胃全切除术后的患者,预防亚急性联合变性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点重要的建议:一、定期复查:胃肠外科的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叮嘱患者胃切除术后5年左右应开始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维生素B_12水平。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维生素B_12的缺乏,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二、补充维生素B_12:一旦发现维生素B_12缺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B_12制剂。因胃切除术口服维生素B_12补充无效,故需要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三、关注症状变化: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一旦出现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视物模糊、手脚麻木、小便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林大叔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胃全切除术虽然拯救了无数生命,但也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林大叔的经历,让更多的患者和医生认识到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危害,从而加强预防和治疗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詹自雄 福建省立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