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9个方面的24条主要措施。
《实施方案》明确了2024—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医防融合机制,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责任,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有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降低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和伤残,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需达到的目标,并围绕工作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危险因素控制,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开展糖尿病防治全民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糖尿病健康促进。
二是强化糖尿病防治体系,夯实医防融合工作机制。推动糖尿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强化糖尿病医防融合工作机制,推动分级诊疗。
三是实施糖尿病筛查和健康干预,强化筛查长效机制。加大糖尿病筛查和干预管理力度,优化糖尿病筛查管理模式,加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和干预管理。
四是提升糖尿病诊疗能力,优化诊疗模式。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完善诊疗质控体系,优化诊疗模式。
五是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管理水平。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加强“三高共管”;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推广健康管理新技术。
六是加强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提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能力,强化糖尿病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
七是开展糖尿病综合监测,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糖尿病防治综合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质量,加强有关疾病负担评估。
八是实施综合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采取综合医疗保障措施,提高糖尿病药物供应保障水平。
九是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糖尿病防治研究和协同网络建设,集中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加强糖尿病防治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基本实现。
《实施方案》强调强化糖尿病防治体系,夯实医防融合工作机制。加强县级医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内分泌专科建设,规范基层糖尿病门诊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机制;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管理机制。
《实施方案》要求,制定糖尿病城乡社区筛查和健康干预指南及工作规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筛查能力;提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能力,强化糖尿病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推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建立糖尿病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综合诊治水平;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远程会诊、临床辅助决策等服务。
《实施方案》提出,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具备糖尿病预防、诊疗和健康管理等能力的医师,推动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服务有机衔接,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糖尿病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推广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