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条点赞超270条的医生朋友圈

本报记者 林颖

你见过点赞超270条的微信朋友圈吗?

就在前不久,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精准医学妇三科主任医师孙蓬明发的一条朋友圈,就收获了满屏的点赞和一串的留言。

这条朋友圈的配图,一张是孙蓬明和患者家属刘女士的合影,另一张则是刘女士女儿小果为孙蓬明画的卡通肖像画。在这两张配图的背后,藏着一段长达13年的医患故事。

今年4月的一天,在北京挂职的孙蓬明副院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刘女士急切地向他求助。原来刘女士的母亲张阿姨最近总是腹胀、腹痛、便秘,人消瘦得十分严重。当地医生检查考虑张阿姨卵巢癌复发,这让刘女士一家焦急万分。

提到张阿姨,孙蓬明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了13年前。那会刘女士正怀着女儿小果,要时常来省妇幼产检,而她母亲偏偏在此时查出了卵巢癌。这是妇科三大肿瘤之一,5年存活率不足50%,被称为“妇癌之王”。病情不容耽搁,刘女士一边挺着大肚子,一边陪着母亲四处寻医,最终找到了擅长妇科肿瘤治疗的孙蓬明。

在孙蓬明的帮助下,张阿姨及时接受了卵巢癌根治手术,并进行了规范的术后化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打这之后,张阿姨对孙蓬明满是信任,每年都定期复诊。即便后来搬到了外省居住,她每年也必定要千里舟车如约而来,方觉心安。

时间一晃到了去年,张阿姨身体有了些不适,但这一年孙蓬明副院长去了北京挂职,未能找他复诊,张阿姨带着一丝遗憾离去。

今年4月,张阿姨身体不适的状况愈发严重,当地医生检查考虑是卵巢肿瘤复发,近13年的平静生活随之被打破。刘女士带着母亲辗转了多家医院治疗,但效果都不甚理想,于是她们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仍身处北京的孙蓬明身上。

得知张阿姨病情变化的消息后,孙蓬明副院长发愁自己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第一时间联系上科室团队成员吴齐斌副主任医师,让他先接诊张阿姨,安排检查。吴齐斌发现了张阿姨体内有多个复发转移灶,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10多厘米,压痛明显,要想手术十分困难。

“先别着急,办法总会有的,您就先放心治疗。”获悉病情后,孙蓬明在电话中宽慰张阿姨,让她不要背负心理包袱。

放下电话,孙蓬明便远程指导团队给张阿姨对症治疗,同时施行化疗,争取二次手术机会。所幸,化疗效果良好,一个疗程后肿块就有了较为明显的缩小。经4个疗程化疗,张阿姨达到了手术指标,孙蓬明也即将返回福州。

由北京回来的第二天,孙蓬明副院长就走上手术台,为张阿姨展开了一场多学科接力手术。术后不到两周,张阿姨就康复出院了。

出院时,刘女士满心欢喜地带着女儿小果亲手画的漫画前来感谢。

几十年的从医生涯,孙蓬明副院长说,类似张阿姨这样长年医路相伴的患者还有许多。“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医生有时会治愈他们,但更多时候需要陪着患者共渡难关。是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给予大家共同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