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蛀牙很常见 你了解多少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教研室

什么是蛀牙?

蛀牙,医学上称为龋齿,是在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病的发生与细菌、宿主(牙齿及口腔环境)、食物和时间四个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发病率高、分布广的特点,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病变会继续发展,最终可能导致牙齿丧失。

我们可以将蛀牙对我们造成的危害分为局部和全身危害。

局部危害:1.牙齿损害:蛀牙会导致牙齿表面出现龋洞,破坏牙齿结构,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断裂;2.疼痛与不适:龋洞深入牙本质或牙髓时,会引起敏感反应和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3.咀嚼功能下降:蛀牙降低牙齿的咀嚼效率,可能导致食物无法充分咀嚼,影响消化吸收;4.口腔异味:蛀牙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难闻气味,导致口腔异味;5.继发感染:蛀牙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甚至导致面部肿胀和间隙感染。

全身危害:1.营养吸收问题:由于咀嚼功能下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能无法被充分吸收,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营养不良;2.全身感染风险:细菌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部位,引发全身性感染,如关节炎、肾炎等;3.影响生长发育:对于儿童来说,蛀牙还可能影响身体发育和颌面部生长发育。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蛀牙?

要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蛀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1.观察牙齿颜色,健康的牙齿颜色通常为淡黄色。如果牙齿的某些部位(如牙咬合面、前牙两牙之间的牙缝、牙齿唇颊面等)出现发黑、发黄、发棕等颜色变化,这可能是蛀牙的早期迹象;2.检查牙齿形态表面平整度:健康的牙齿表面应该是平整光滑的。如果牙齿表面出现不平整、有龋洞或小碎块脱落等情况,这可能是蛀牙的表现;3.感受牙齿症状敏感与疼痛:蛀牙可能导致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敏感或疼痛反应,尤其是当刺激物直接接触到龋洞时。如果蛀牙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自发性疼痛,即没有外界刺激时也会感到疼痛;4.借助专业工具检查口腔:牙医会使用口腔镜和探针等工具来检查患者的口腔内部情况,包括牙齿颜色、形态和龋洞位置等。通过拍摄X光片,可以更精确地观察牙齿的内部情况,如龋洞的大小、深度和是否累及牙髓等。

有效预防蛀牙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确保每颗牙齿及牙缝都得到彻底清洁。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等工具,清理牙齿缝隙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2.控制糖的摄入:减少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避免在睡前吃甜食。可以用木糖醇等糖的替代品来减少糖的摄入。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的龋坏情况、牙龈健康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的龋齿问题,防止病情恶化。4.使用防龋齿产品:儿童和青少年可以酌情进行牙齿窝沟封闭和涂氟处理,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成人也可以使用含氟牙膏等防龋齿产品来保持口腔健康。

蛀牙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能有效减少蛀牙的发生。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患有蛀牙,也不用过于担心,及时就医,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微笑防线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