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颜值“小偷”——小儿鼾症

刘云亮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

长期的打鼾和口呼吸偷走了宝宝的颜值

来自长乐的张妈妈最近很发愁,自己6周岁的宝贝儿子近一年一直在睡觉时连续打呼噜、张口呼吸,但是却没在意。最近发现宝宝越长越丑了——嘴唇变厚厚的、翘翘的,上排的牙齿也越来越龅了,一改往日可爱帅气的模样,这才着急忙慌地求诊,耳鼻喉科鼾症专科门诊医师告诉张妈妈,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小儿鼾症、长期张口呼吸出现了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是什么?它在哪里?

腺样体又名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后鼻孔后方,是一团淋巴组织,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在胚胎第4个月开始发育,正常生理情况下,2~6岁增生旺盛,10岁开始萎缩。青春期后逐渐退化,偶可见于成人中。但是在临床上也经常碰到1岁以内或者10岁以上的孩子腺样体重度肥大的。

为什么会出现腺样体面容?有哪些表现?

腺样体面容是指由于腺样体肥大堵塞双侧后鼻孔而靠嘴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后气流冲击硬腭会使之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发育会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于是便出现小孩越长越丑,即是医学上称为的“腺样体面容”。除此之外,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一道构成儿童鼾症的最常见病因,长期睡眠打鼾的患儿由于睡眠质量下降,大脑处于慢性持续缺氧状态,易导致患儿白天精神状态较差、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退步等。

出现哪些情况需考虑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面容是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张口呼吸后形成,一旦出现后期治疗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应注重早期识别以下症状,家长朋友们发现以下问题请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睡眠状态: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是腺样体肥大最常见的表现,患儿可出现睡眠不安、睡眠多汗、磨牙、梦话等睡眠状态异常以及翻来覆去,趴着睡、跪着睡等睡姿异常等。

☆耳部症状:咽鼓管咽口受阻后,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耳鸣等。小朋友经常会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声,或者经常反问“妈妈你说啥”,或者会说耳朵里有蚊子叫、水声(其实是耳鸣)。

☆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反复发作,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婴幼儿因为鼻塞不适容易出现用手掏鼻孔、鼻出血。

如何治疗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使用鼻喷激素、口服白三烯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使得腺样体缩小,达到症状缓解控制。但是药物治疗可能会失败,或者反复发作,对于以下情况则建议尽早手术:

1.重度腺样体肥大,经过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

2.反复发作的鼻窦炎(12岁以下一年超过4次)可以手术切除腺样体,可减少鼻窦炎的发作。

3.持续至少3个月的鼻气道阻塞伴睡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继发性夜间遗尿症。

4.耳部并发症: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复发性中耳炎(6 个月内3次感染或12个月内4次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拔管后复发需要重复置管。

5.正畸医生或牙医记录的牙齿咬合不正或口面部生长障碍。

6.继发性体征和症状,如腺样体面容。对于年龄3岁以上并有造成颌面骨性发育畸形或出现趋势的患儿需要尽早干预。

(作者:刘云亮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