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巨幼细胞性贫血 填饱肚子就够了吗

作者:罗娟莉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立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老范独居小城一隅,退休后拾掇起久违的爱好,整日忙得不亦乐乎。一日三餐或捞碗拌面,或煮锅稀粥,搭个小菜就对付过去了。最近老范总觉得提不起劲,吃啥都乏味,老犯头晕,手足麻木。邻居看他脸色苍黄,提醒他别忘做个体检。到了医院,医生告诉他是维生素B_12缺乏,得了“巨幼细胞性贫血”。老范在病房认真反省着自己这段时间的“极简”饮食,懊悔不已。隔壁病床是位三十开外的年轻人,闲聊发现这位小老弟在销售部门,平日业务多,四处奔走,三餐也是简单应付了事,经年累月,竟也患上了巨幼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_12,或因遗传性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易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简称巨幼贫。维生素B_12缺乏可导致脱髓鞘病变、轴突变性、神经元细胞死亡等神经系统损害,可累及周围神经、脊髓后侧索及大脑。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叶酸缺乏常见于食物加工不当,如烹饪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大量叶酸被破坏;偏食,缺少富含叶酸的新鲜蔬菜、肉蛋类等。老年、贫穷、酗酒可致叶酸摄入减少。小肠疾病、抗癫痫药等可致吸收障碍。

维生素B_12缺乏,恶性贫血、胃或回肠切除、小肠疾病、胰腺功能不全等可致维生素B_12吸收障碍。摄入减少可见于素食或节食者。

妊娠、儿童、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甲亢等致二者需要量增加。接触氧化亚氮、对氨基水杨酸、抗惊厥药、口服避孕药及先天异常也可致巨幼贫。

巨幼贫有哪些表现

典型表现有贫血,出现“牛肉舌”或“镜面舌”、心肌病、神经系统异常。常感虚弱、头晕、心悸、气短、皮肤苍黄、消瘦、舌质红、舌面光滑无苔伴疼痛。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维生素B_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小儿和老年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嗜睡、无欲或精神错乱。叶酸缺乏会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后可消失。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巨幼贫,血象见大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常见MCV>100fl、MCH>32pg,重型多有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骨髓呈有核细胞增生象,巨幼样红细胞占骨髓细胞总数的30%~50%,其中巨原红和巨早幼红细胞数可达50%以上。

叶酸或维生素B_12测定降低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

如何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通过饮食调整,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避免过度烹调食物,以保障叶酸、维生素B_12的摄入量。对饮食受限或吸收不良者,需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_12。生长发育期及孕期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注意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需预防性肌注维生素B_12。

叶酸最佳的蔬菜来源为芦笋、苦苣、椰菜、菠菜、青豆、莴苣,每100g蔬菜中含超过1mg的叶酸。最佳的水果来源为橙子、柠檬、草莓、香蕉及甜瓜。肝脏、肾脏、蘑菇、酵母及花生也富含叶酸。含维生素B_12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肉、肝脏、海鲜及乳制品。

在大众菜篮子日益丰富的今天,巨幼细胞性贫血又有增多趋势。伴随着多元化的社会生活,饮食习惯日趋快捷,巨幼贫的发病群体正悄然发生变迁。巨幼贫是一种营养性贫血,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补充营养素,可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

(作者:罗娟莉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立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