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运动过度 小心你的肌肉“溶解”了

作者:林佳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主治医师

近年来,随着健身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运动,追求健康与美好身材。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健康隐患——横纹肌溶解症。这并不是说肌肉真的“溶解”了,而是指由于肌纤维受损,导致肌肉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可能威胁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横纹肌。在我们的体内,肌肉主要分为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三大类,而横纹肌,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具有明显“横纹”的肌肉,主要包括心肌和骨骼肌。而我们日常运动中最常使用的肌肉,就是骨骼肌了。横纹肌溶解症,恰恰与这些骨骼肌密切相关。

那么,横纹肌溶解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的肌肉受到过度损伤时,那些原本包裹在肌纤维里的物质,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会“逃出”肌肉细胞,进入血液。这些“逃犯”在血液中四处游荡,最终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发急性肾衰竭。

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呢?过度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在追求快速减肥或者迅速增肌的过程中,可能会进行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运动,这就容易引发横纹肌溶解。此外,脱水、高温、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是它的诱因。

“酱油色尿”是横纹肌溶解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当释放到血液中的肌红蛋白通过尿液排出时,会使尿液呈现出深色,其外观与酱油相似。如果你在运动后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异常,请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出现了疑似横纹肌溶解的症状,比如肌肉酸痛、乏力、尿液颜色变深等,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来确认患者是否患有横纹肌溶解症,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轻症患者可能只需要休息、补液和碱化尿液等保守治疗,而重症患者则可能需要更为复杂的医疗干预,甚至血液透析。

如何预防横纹肌溶解症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长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长。避免过度运动,不要为了追求快速效果而盲目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

二、充分热身和拉伸

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运动后也要进行适当的拉伸,以帮助肌肉恢复,减少肌肉酸痛和损伤。

三、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运动时要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恰恰是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因之一,因此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对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

四、避免极端环境条件

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条件下运动,容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因此,要尽量避免在这些条件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如果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运动,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时间,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五、注意合理饮食和补充营养

合理饮食和补充营养对预防横纹肌溶解症也很重要。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运动后的恢复需要。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钾、镁等,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和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横纹肌溶解症可能因过度运动而触发,但它并非不可预防或治疗,只要我们科学运动、合理安排锻炼计划,并及时注意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健康隐患。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指导。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保护自己,远离横纹肌溶解等运动伤害。

(作者:林佳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